【養生食經】
早前由於臨近考試季節,莘莘學子壓力大增,就有一位年約17、8歲的女學生在母親的陪同下來求診,訴說最近幾個月幾乎每晚失眠、精神難集中、食慾不振、神疲乏力,並感到情緒低落,常獨自哭泣,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更伴有月經不調的情況。
媽媽愛女心切,於是便去求診西醫,結果被診斷患上抑鬱症,需服用藥物控制病情,而母親卻希望可以透過中醫藥的方法去改善情況,於是便前來求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藥治療後,情況大有改善,之後再繼續調整體質,以鞏固療效。
七情所傷 心神失常
抑鬱症早在古代的中國,就已經有相關的記載,並非現代人獨有的疾病。在明代,徐春甫所著的《古今醫統大全·鬱証門》中提到:「鬱為七情不舒,遂成鬱結,既鬱之久變病多端。」指出因情志波動過劇,氣機容易出現鬱滯,當氣鬱日久,則可引起多種不同的病症。抑鬱症可歸納於中醫「鬱証」的範疇,主要是指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引起的一類病証。鬱証主要表現為心情常常抑鬱,情緒不寧,部份人脅肋部會出現脹痛,或經常情緒反覆、易怒善哭、失眠,有時候咽喉部更會出現有如異物梗阻的感覺等各種複雜的症狀,與現代醫學中的抑鬱症表現極為相似。
鬱証的產生,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情志所傷,肝氣鬱結,遂漸引起五臟的氣機不和所致。發病常因鬱怒、思慮、悲哀、憂愁等七情之所傷,導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中醫的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在正常情況下,七情是人體對各種外界事物,在心理層面上的不同反映,一般不會致病。但如七情突如其來、過於強烈或長期持久,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承受能力,則可使人體氣機紊亂,導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使疾病發生。
體育鍛煉 行氣活血
中醫治療鬱証,可以透過內服中藥、針灸和情志療法等等。鬱証的患者,平時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具有疏肝解鬱作用的中藥或食材,如含有佛手花、合歡花、玫瑰花等中藥成份的食療,具有疏肝理氣及紓緩情緒的作用。在中醫的體質學說中,「氣鬱體質」的人士特別容易出現鬱証,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有助行氣活血,使氣機通暢,尤其是大強度、大負荷的練習,及技術性體育項目,和具有娛樂性和遊戲性的體育運動等,均對改善氣鬱體質特別有幫助。
精神治療對鬱証的康復極為重要,如清代著名醫家葉天士在《臨証指南醫案·鬱証》中提到:「鬱証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謂移情易性,是指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轉移或改變其性情的心理治療。解鈴還需繫鈴人,心病還需心藥醫,中醫着重「治病必求於本」,對於情緒病的治療,必須要消除心理上的致病原因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撰文:徐澤昌
編輯:謝慧珊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