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被中文殖民了 - 余家強

【有限創意】被中文殖民了 - 余家強

遙憶早年入行赴新聞發佈會,只要在座有一位西報記者,官員即會以英文發言,多數服從少數;如今換成一個普通話人足令全場轉channel而已,難怪說香港不存在「收回」,因為語言殖民這事本質上沒改變過。我們沾沾自喜適應力強,鸚鵡學舌得叻,見紅毛鬼講鬼話,見北大人講人話,卻從不要求對方適應吓我們。
屈辱到甚至嫌起母(語)醜來。我有朋友說:「唸唐詩宋詞當然要用普通話啦,用廣東話不倫不類!」他知否普通話沒有入聲字韻味盡失?此乃北方長期被外族佔領的胡化結果,押入聲韻填出宋詞《滿江紅》的岳飛,正正專與胡人打仗。不只字音,唐詩句「寒梅著花未」──睇到未?那是普通話所無的文法(會寫成「寒梅開了花沒有」),廣東話保存入聲和優美古典文法,連毛澤東附庸風雅作詩填詞,也依足唐宋標準呢。但有些港人偏偏不懂或另懷擦鞋居心,硬要搞出普通話朗誦詩詞比賽之類的蠢貨。子嫌母醜而其實母並不醜,啼笑皆非。敬業樂群的樂,自作聰明者讀成ngaau6(淆的去聲),為何會淆底?因為「敬業樂群」源出《學記》,許多人聽聞古代文獻便膽怯,以為廣東話靠唔住,於是跟了北方人讀去聲,殊不知普通話因為喪失入聲,發不到快樂的樂音而已,何必跟隨人家不能快樂?何必淆底?
盛唐隆宋無佢份,普通話用來唸元曲啱數。你說《紅樓夢》不也接近京片子口脗嗎?對呀,因為曹雪芹先世就是滿清的包衣奴才。我沒說元曲和《紅樓夢》差,但它們的確屬於變體。新界圍村至今傳承一道護國菜,那是宋帝為逃避元兵而流亡,嶺南居民用野菜煮羹去款待,獲宋帝賜名的光輝傳統。粵語不絕如縷,未像北方方言沾染胡語墮落。廣義粵語(包括潮州話和客家話等)之永續,本身已等同護國。嶺南祖輩們尊崇華夏帝系、抗擊蒙古鐵蹄至最後,以致遭元朝政府報復歧視,列為最下等「南人」,仍堅守文化。香港人身為「南人」後裔,誰敢說我們不愛國?
再提孫中山先生也推行國語的朋友,你以為我不知什麼叫屈於政治現實嗎?若只有它才算是中文的話,fine,港人早習慣語言殖民,唯望自認契弟自認契仔之餘,認番親娘箒。我亦知廿一世紀談胡漢仇怨幾無謂,PRC宣稱中華民族由五十多族和諧共融而成,但真無謂嗎?然則文天祥、袁崇煥拼命所為何事?豈非阻撓國家統一?袁督師廣東東莞人,當年血戰滿清,大概操母語音節鏗鏘罵過胡化了的漢奸:丟那媽!
不該丟棄那媽媽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