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支持殖民換血的陽謀(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變相支持殖民換血的陽謀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創科局宣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先導計劃,單是首年已經要輸入1,000個海外或內地人才;這些打着「海外」之名的政策,一如大學的「國際生」,絕大部份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因此在輸入海外醫生問題上,市民都憂慮最終只會變成輸入來自中國大陸的醫生。
一直以來有關增聘海外醫生的爭論,分為三種立場:一、反對任何輸入醫生的做法;二、恢復主權移交前,容許英聯邦醫生來港免試執業;三、輸入海外醫生,早兩年有輿論要降低考試水準,變相令目前不合格的中國醫生能夠考試合格,這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
然而,當香港醫生嚴重短缺時,香港大學卻不務正業,與深圳於2012年在深圳合辦醫院,甚至要利誘港醫去深圳服務。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曾接受《學苑》訪問時,直認中國醫療的問題包括醫生收紅包、以藥補醫等,因此港大在深圳開醫院,希望促進中國的醫療改革。
最奇怪的是,香港的親中醫生一面力指中國醫生有上述問題,因此要「撬牆腳」找香港醫生去深圳開醫院,同時又當中國醫生沒有醫德、習慣的問題,要放寬考試讓中國醫生來香港執業。搶香港醫生時就力數中國醫生問題多多;要放中國醫生來香港,或如目前在大學進修為名,藉此得到「有限度執業」為實,就當問題不存在;這種搬龍門的雙重標準,即不斷說香港缺少人才,又不斷叫香港人改去大灣區發展;說香港人口老化,又不斷游說年輕人離港發展一樣,根本是殖民換血的陽謀。

內地資格質素參差

另一個問題是,2014年6月,香港醫學會在派給全港醫生的問卷之中,竟不是以醫學技術或者能力的角度,去討論是否容許免試給英聯邦醫生來港執業,而是以「有人持港英旗闖軍營」、「緬懷舊港英殖民時期」、「政治不正確」等政治理由,去反對輸入英聯邦醫生。因此,面對香港醫生不足,卻堅決反對引入相同訓練制度的英聯邦醫生,除了保護香港醫生的收入之外,就只有政治上的原因。
這還涉及一個困擾香港、無法解決的問題,中國無論是學歷、專業資格,都可以用錢買回來,因此質素參差之極。全世界都有造假,但問題是中國的造假比率最高,最接近的香港變得最危險。
更深層次的問題,即中國醫生即使有技術,長期浸淫在中國大陸醫療架構的文化之內,收紅包、亂開藥,我們又如何保證中國醫生不會把這些「文化」帶到香港呢?因此最「政治不正確」的選擇——免試容許英聯邦醫生來港執業,正是最有效解決香港醫生荒之道,然而大家心知肚明,中共必定反對到底,於是醫生短缺就變成無法解決的死結。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