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芽故事】
「這裏只是開放式老人院,活到我這個年紀,坐在快餐店裏過日辰,阻礙人做生意,我又覺得不好意思。」陳慶就口中的「開放式老人院」,其實是他和太太兩人的毛冷舖,位處香港仔一個小商場裏面,年屆六十有八,退休後就負責看舖。每朝打完乒乓球十一點去開舖,晚上七時準時關門,天天如是。
慶幸早年買下舖位,每月只要支付管理費,做些小生意,便是陳伯的退休生活。陳伯退休前是廣告佈景畫師,入行三十年,以前在地盤畫賣樓廣告、外牆的香煙廣告、拍戲的佈景等。陳伯回憶當年畫一個電車廣告要花四天時間,時移世易,進入電腦化時代,這行業的生存空間可謂徹底消失,他慨嘆:「自從有噴畫,我們的武功就等同廢了。退不退休是天安排的,所以我就索性不做,反正也夠時間退休了,結果在這裏一坐,便坐了十多年。」
石頭畫布不用錢 又可挑戰難度
為別人作畫多年,悠閒的退休生活再次喚起他的興致,擅長寫生,初時在畫簿上畫大自然景象居多。既然毛冷業式微,生意本來就不多,他閒時會拾來一些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心血來潮時就以石頭作畫布。我問他為甚麼會揀中石頭,他笑說:「只是因為不用錢,同時也挑戰一下自己吧。畫布形形式式,但較少人會畫石頭。」斷斷續續畫了三年,陳伯強調每次都要待興致來了才會作畫,而至今有大約六十件作品。他很喜歡這塊與別不同的畫布,「每塊石頭的形狀不同,你畫的東西又不同,構思時可以多鍛煉腦筋。我不想有天腦袋的資源用完,連回家都不懂。」
無論石頭是巖巉的、平滑的、深色的、淺色的,陳伯都會拿來作畫。他的入畫對象包括在巖巉的岩石畫攀石的孩子、在翻滾的海浪上飛翔的海鳥,伏在岩石上的昆蟲和露水等。他也會在平滑的石卵上畫上一幅幅風景畫。看似簡單,其實也很講究技巧。陳伯說:「線條不夠整齊可以用刀刮刮石頭,因為這種石頭比較軟身,就算手不夠定也不要緊。」在淺色的石頭上作畫,要突出鮮色的魚兒,也需要先用白色塑膠彩打底,完成每幅石頭畫後還要在上面塗上一層光油,工夫一點也不馬虎,所以至少要花上四小時,甚至數天。陳伯示範在石頭上畫畫,執筆四十年的右手很定,但他說現在已開始有些手震了。
不展示不出售 合意就送人
陳伯強調自己是一個畫師,不像畫家的靈感源自腦海,所以每次畫畫他都儲好資料才落筆,他滑滑手機,裏頭都是在網絡上儲存的大師作品,平時又會儲起剪報作參考,「我要吸取不同畫家的養份,所以我也在學習當中。」陳伯賦予每塊石頭生命,卻不願為它們加上價值,從來都只會把石頭放在塑膠袋裏,藏到店子的角落,「我不會把它們擺出櫥窗,都會收起來的。畫得漂亮不想賣,畫得不好也不想賣,還是有合意的畫才送給人吧。」畫畫曾是陳慶就的職業,也是他一生的興趣,上了年紀未必能夠到處走,但在二百呎的舖位裏,哪天心血來潮就在石頭上畫波濤,恍如嗅到海腥味,「寫畫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就是為了開心而寫的,沒多少好計較,除非你心中有包袱,你就要計較了。」
華暉公司
地址:香港仔大道223-227號 利群商場1/F 36鋪
記者:鄧天蔚
攝影:伍永健、徐振國
編輯:伍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