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視角 - 楊靜

別人的視角 - 楊靜

住慣大都會的人剛去小鎮,都會被安謐的平靜捕獲,不由發願,要是住在這裏就好了。真住下來,最多十天,就會蠢蠢欲動卻又無處可去。
我們這個大學城就是這樣,夏日裏遊客雲集,尤其多德國本土遊客,因為這裏有他們記憶或想像中鄉土德國的樣子。最受歡迎的紀念品店是手工玩具店,造型大多和聖誕有關,也有牧羊的少年,跳水的農夫,身後跟着可愛的狗——這大概是兩次大戰前田園牧歌的德國。可是對大多數住在這裏的學生、研究員而言,這些可愛抵不上漢堡、柏林的瞬息萬變。一到周末和假日,大家就買好打折火車票,能跑多遠跑多遠。
德國沒有大學排名,但有歷史的大學還是格外受人尊重。海德堡因此總是名列前茅,可你問問學習藝術、哲學、數學、物理的年輕人,為什麼來這裏,十有八九他們會說因為柏林自由大學、洪堡大學沒有錄取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們整天埋怨小鎮生活單調無聊,想着早點回歸現代社會。
這周好友從布魯塞爾來看我,她是記者,混跡在歐盟官員和各種企業家之間,落地之後,每隔五分鐘一個「這裏真是太好了」。陽光明媚,她讚,河水清澈,她讚,半個城堡呈墜落狀,她還讚,最後我們躺在河邊曬太陽她終於睡過去,方才停止為海德堡點讚。
她行程趕,只睡一晚又南下。我獨個搭巴士去學校,路過昨天陪她玩過的老橋、城堡、老街,豔陽下鬱鬱葱葱的樹木與叫不出名字的花。又覺得在這讀書也沒那麼糟糕,哪怕讀不完都在一個足夠美麗的地方悠哉悠哉一兩年,應該知足。也許有時候別人的視角未嘗不夠真,借來用用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