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十年 多難興邦?(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川震十年 多難興邦?
(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突然地動山搖,樓房傾塌,當地居民紛紛出逃走避;在短短兩分鐘內,一場黎克特制8級的大地震就將震央映秀鎮及附近多個村鎮夷為平地,災區滿目瘡痍、死傷枕藉。消息傳出,舉國震驚。政府馬上動員救援隊伍趕赴災區,民間亦紛紛向災區捐錢捐物,離災區近的民眾更自發組織往災區輸送物資、協助救援,一時間舉國上下團結一心。時任總理溫家寶及後到場視察災情,在北川中學的黑板上用粉筆寫下了「多難興邦」四字,藉此勉勵國民。

放生豆腐渣  打壓NGO

溫總寫下多難興邦的原意,是指一個國家多災多難,可以激起人們奮發圖強戰勝逆境,從而興邦。如何戰勝逆境?應是透過檢討一些日常被忽略、被隱藏,因災難或危機而暴露出來的問題,將之修正,避免日後重蹈覆轍,那麼危機就會轉變成進步的機遇。若如此,多難興邦此言便不虛。那麼我們該問,十年過去,川震興邦了嗎?
汶川地震造成近7萬人死、萬多人失蹤、40萬人受傷的慘劇,主因是大量房屋瞬間倒塌,很多人來不及逃生,被活埋在瓦礫堆中。當中尤以中小學校舍倒塌最為人關注,地震發生不久,即有報道指當地不少房屋校舍存在質量問題,偷工減料情況嚴重;因為校舍多為政府擁有,矛頭便直指當地貪官與建築商勾結。事後全國均有聲音公開批評「豆腐渣」校舍,要求政府追查並嚴懲違法者,以及改進相關法規。結果十年過去,未聞有高官因「豆腐渣」校舍而負上刑責,反而,提倡追查事件、為遇難者尋求公義的民間人士,如譚作人、黃琦等,先後被控顛覆國家政權、非法持有國家機密等罪名而入獄;上訪遇難者親屬則被當局驅趕、監控。1912年造成千五人死亡的鐵達尼號海難尚且改變了英國的航海安全法律,百年後數十萬人傷亡的川震竟改變不了中共官員對「豆腐渣」的包庇。因災難暴露的問題又被掩埋,留待下一次災難再爆發,那再多的難又如何興邦呢?
川震之後,民間踴躍自發支援救災,多個中外非政府組織(NGO)加入其中,對賑災貢獻巨大。按道理,中共應感謝NGO對社會發揮的正面影響並加以支持。然而,NGO對災區實情的了解及對問題的揭露卻令中共特別是地方官僚十分不安,深怕會成為影響政權的「不穩定因素」。因此,災後不久中共便加強對NGO的監控,阻撓它們在災區工作。習近平上台後更是對各類NGO嚴加打壓,在2016年先後通過《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及《慈善法》,一再對境內外NGO工作設限。中共沒有從川震中學到民間力量的好處,反而為保權力一再打壓,那再多的難又如何興邦呢?
沒有改善的還有中共官僚的態度。本周六便是川震十周年,中共維持其「喪事喜辦」的傳統高調紀念,官方宣傳沒有檢討、沒有問責,卻充斥溫情故事,亦少不了黨國的深切關懷,彷彿災難帶出的問題從不存在。四川政府借周年紀念邀請香港傳媒採訪,行程卻是全力推銷當地經濟建設和GDP增長,安排參觀大熊貓保育基地卻沒有安排記者探訪當年災民,生怕一探訪就會揭穿當局有關救災重建的謊言。如此對待災難的態度,那再多的難又如何興邦呢?

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