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爸爸手記】出奇不意的禮物

【列席爸爸手記】出奇不意的禮物

教養子女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總有茫然的時候,教已經教過、罵也罵過、打也打過,再也想不出甚麼法子去讓小朋友們聽教一點,但同時間卻要承受着他們的怨氣及怒氣,也要頂着教兒不善的罪名,實在是吃力,也有機會覺得這崎嶇之路不值得再走下去。
兒子們早於個多月前,不斷的挑戰我的底線,不論是言語、行為、以及態度也十分惡劣,整整個多星期,家中的氣氛總是沉甸甸的,沒有一絲歡愉的心情。我也正處於一籌莫展的階段,不論是獎勵計劃、耐心解說、或是責罵嚴懲也沒甚麼效果,大家的負面情緒繼續升溫,而兒子們的不當行為也繼續發酵。坦白說,我已經想不出甚麼法子可以改變這情況!
某夜,一家人外出晚膳,又因兄弟相爭,結果也一同被罰,只能在商場中繞一個圈子,再購買便當後便要回家,途中驀然發現小兄弟們所喜愛的恐龍變型玩具,惟其所費不菲,亦不是我一貫購買物品的習性,是故我以往並不願意購買。不過,今次這玩具卻不單是一份禮物,更是一個機遇,讓兒子們在冰冷的關係中,感受到些微暖意,緩和近日家中緊張的氣氛,我則覺得非常值得。

讓孩子自我察覺反省

當三兄弟們知道我要買這恐龍玩具,也感到十分錯愕,雖然他們十分渴望能擁有,但卻感覺到自己的行為表現並不配得。他們終於打開了心扉,聆聽了我數分鐘的肺腑之言,改變了他們的想法,行為轉變便隨之而來了。
這份出奇不意的禮物,是十分沉重,也十分有意思,我亦相信他們各自有着自己的省察,他們一生也會記着這個特別的「獎勵」,永遠提醒與父母及兄弟間的關係。家長有時可以獎勵良好行為以強化學習,有時可以在不當行為加點懲罰以減弱其延續性,但有時「獎勵」一些不當行為,也許可以帶出一些出奇不意的效果。

親子小點子:水果膠籤 一玩再玩

造型十分可愛的水果膠籤,用來當食具,叉起水果或是箒喱,應該是小朋友夏日的至愛吧!這些膠籤也可以是另類玩具,在進食過甜點、小食後也可以與小朋友們娛樂一番。

熱身遊戲:平均分配膠籤,每人把手上之膠籤,輪流放到杯口上,像層層叠形式,不跌下來者能每條得兩分。

輕鬆遊戲:每人先抽五支膠籤,再像UNO般,輪流以相同顏色或是動物造型出牌,不能出牌者需在堆中取一支,以最快把手上膠籤全數送出者為勝,得五分。

智力遊戲:每人先抽十支膠籤,然後輪流隨意地放一支於桌上,桌面上若同時間有三支相同顏色或相同動物造型之膠籤,便能得一分,當到六支時便可得兩分,九支可得三分。

撰文:列氏
八年的全職爸爸生涯,有苦有甜,有血有淚,想過放棄,勉力堅持,為在兒子的生命路上,曾作主席,現今出席,將來只需列席,但從不缺席。

編輯:伍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