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正義突破黑夜 北大亮了 - 李平

蘋論:正義突破黑夜 北大亮了 - 李平

從岳昕要求校方公佈教授性侵案,到校長因作報告讀白字公開道歉,再到老教授貼大字報炮轟習近平搞個人崇拜,北京大學彷彿一夜間穿越到上世紀的五四運動,再現中國第一學府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風範,實踐了「讓正義的聲音突破封鎖」,顯示中共強化黨領導一切的黑夜不會永續,中共禁錮言論、思想越是嚴酷,引發的抗爭就越激烈越有成效。而且,北大珠玉在前,香港也不會失色。

讀白字可道歉 假道歉須下台

北京大學素有五四運動發源地之譽,也因此改以5月4日為校慶日。北大今年迎來校慶120周年,也意外地迎來又一次師生思想解放、言論解放的爆發。校慶前夕,學生岳昕要求校方公佈教授性侵女學生案的訊息,反遭校方打壓,結果引來校內外聲援,〈聲援勇士岳昕〉的大字報貼到了宣傳櫥窗。聯署的學生表示,當政治紀律與法律衝突、不正義與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的力量不可違逆」。
當北大學生一展當年不畏強權的風骨時,校長林建華在校慶典禮上致辭引用習近平的話語時,把「立鴻鵠志」讀成「立鴻浩志」,引致海內外嘲笑,同時翻炒習近平在G20峯會時把「重商寬農」讀成「重商寬衣」。林建華後來撰文公開道歉,輿論一度爭相為其勇於認錯點讚,但隨即發現,其文章除為自己百般解脫外,更強調「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校長讀白字可以道歉了事,但褻瀆大學精神的道歉卻到了不下台不足以平民憤的地步。
就在此際,北大校園又颳起新大字報風波,老教授樊立勤貼出24頁紙的大字報,痛斥習近平搞個人崇拜、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這是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污辱,這是對廣大人民的鄙視,這是倒行逆施,是歷史大倒退」。雖然大字報貼出10分鐘就被撕掉,但全文已在網絡流傳。有人認為,這是壓垮林建華的最後稻草,他會因管理無能而被追究。然而,以中共死要面子及反面文章正面作的傳統,這反而有可能救了林建華。隨着海外媒體、網站廣泛報道樊立勤的大字報,校方隨時可以倒打一耙,把事件歸咎於境外敵對勢力的炒作。

北大撕破黑暗 鼓舞港人抗爭

香港人對這種政治操作不會陌生吧?佔中運動初起,梁振英就說有外國勢力介入,還說會在適當時候公佈證據。他因反對外部勢力有功而躋身全國政協副主席,但證據呢?恐怕還沒有他收受澳洲公司巨款來得確鑿吧?至於林建華和北大校方打壓岳昕、樊立勤的行徑,港人不也是早就領教過?在教育大學、中文大學的學生捲入敏感政治事件時,校長們的表現是像一個政客,還是一個教育家?
北大之所以成為高舉民主、科學旗幟的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不只因為有關心國家、關心社會的學生,也因為有關心學生、關心社會的老師和校長。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曾這樣評價北大校長蔡元培:「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對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香港,如今再也找不到蔡元培那樣的校長,但一定會有五四運動時期那樣的學生和學者。他們,就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脊柱和希望。中共在修改黨章、修改憲法之後,或許以為黨領導一切的黑夜可以永續,連香港也要接受、遵守黨憲,但是,北大的公開信、大字報撕破了黑暗,也將照亮香港莘莘學子、良心學者的抗爭前路。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