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台五花八門,清談節目固然做得很好,口水多過茶的民族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音樂台也十分精彩,古典一瓣淵遠流長,專業不在話下,意外的是拜二戰後崇美風所賜,普羅大眾講英語雖然鄉音濃郁,研究爵士樂倒有板有眼,尤其彌漫一股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懶散,可謂盡得箇中風流。這天有人接載遊車河,因為是瑪莉安菲芙《露絲佐敦之歌》唱到街知巷聞那種開篷車,巴黎暖風把暈浪恐懼吹到了天不吐,隨便扭開一個不知道什麼台,唱片騎師專攻《做小小夢,夢我吧》,興致勃勃比較不同版本,甸馬田、桃麗絲黛和艾拉費絲哲蘿接踵登場,居然還摷出媽媽卡絲脫離合唱團後的珍貴錄音,簡直好聽到不願落車。
昨天提起《哥仔靚》,執筆前勤力做功課,四個流行版本反反覆覆聽了幾次,發現開山鼻祖許艷秋其實姣得很含蓄,接近布紐爾經典《中產階級有分寸的魅力》描繪的境界,要不是之後接棒的姊妹搔首弄姿作怪,聲名應該不至於狼藉到那麼不堪。別說演繹粉面含威春不露,連歌詞也點到即止,那句在李燕萍口中淫到出汁的「哥你唱共彈琴,妹吹簫」,原版是「我唱共彈琴,你吹簫」,不過輕輕引顧曲周郎想入非非,公仔沒有畫出腸。李女士不愧廟街皇后,廉價風情極盡kitsch之能事,風急火急的節奏,地攤色彩的配樂,揸頸就命的唱腔,誠為消失了的時代寫照。李香琴則走誇張鬼馬路線,有種以笑遮醜況味,騷在骨子裏的助語尾音是廣東話最佳教材,不但初學者必須倒模,粵語講來講去唔啱音的南來藝人也請虛心參考。至於麗莎……算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