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你叉事 - 李純恩

關你叉事 - 李純恩

香港突然又起母語之爭,教育局長衝出來發表「高見」,越說越亂,結果變了箭靶。前兩天北京大學被我黨委派了一個新校長,在北大一百周年校慶上發言,將「鴻鵠之志」「莘莘學子」都讀錯,成了大笑話。由此可見如今管教育的,沒有教育家,只有教育官,這就是出洋相根源。
一個人的母語定義其實很簡單,但凡會說話時第一種說的語言,不用學文法,不須知道什麼主語、賓語、謂語之類,也會得自然運用,這種語言,就是這個人的母語。
母語沒有性質,沒有主義,沒有對錯,沒有高低之分,不過就是一種溝通的工具,這種語言包含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和說話習慣,聽其言,可知其來處。比如一個人說「我有事先走」這個人即使講的是廣東話,廣東話也不是他母語。若他說「有事我走先」,這句話就算用國語說出來,你也可以推斷這個人的母語應該是粵語。
一個國家的統一用語叫「國語」,但國語不是母語,就像「國父」其實不是你爸,跟你母親沒有關係一樣。國語跟母語也沒有必然的關係。如果硬要把國語說成母語,就等於有天國父登門強姦了你老母,然後還自認是你老竇。香港教育局找了一個不懂粵語的「學者」來證明「粵語不是香港人的母語」,就有點國父登門找你媽的意思。
國語是可以共同講的語言,母語是可以自說自話的語言,本來相安無事。現在香港教育官們偏偏多事,硬要來指手劃腳,妨礙廣東人自說自話的自由。照此邏輯,「民族英雄」袁崇煥墓前那句「掉哪媽」,是否要改成「操你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