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三次不認主,林鄭三次不認母語,不認不認還須認,最後不耐煩,還是聽從腦袋思考的聲音,用廣東話回應:「對唔住,我唔答啲咁無聊嘅問題。」
她為什麼沒有衝口而出說:「抱歉,我不回答無聊的問題。」問題的答案就在這裏,一個人的母語,一個族群的母語,本來不必問,問都多餘、無聊,更無須看什麼學者研究,引經據典一番,然後告訴你,對不起,你的母語唔係廣東話,係北京話,請捲起舌頭,該兒化時兒它一下。關於這話兒,倒想問問林鄭一件事兒,神跟她說要參選特首,不知神的聲音是何方口音?她回答神的時候、祈禱的時候,又用啥語?別跟我們說是用英文的喔。
一個人被鬼壓床時,要喊救命,要跟鬼講數,用廣東話講「你唔好搞我啦,我好很攰啊。」粵語就是他母語,回到母親懷抱裏牙牙學語時最先學會的語言。粵語人怎麼會在臨危之際自言自語道:「求求你,行行好,咱累垮了,您爺們就放過我這小屁孩兒吧?」沒門兒,連窗都沒,除非那不是鬼壓床,是鬼上身。
母語者,就係我阿媽生我落嚟嗰一刻教會我們、我們從旁模仿大人講的話,那就是母語,一如母親不能更改。不必靠聯合國一九幾幾年有幾多文件為母語定義,才有資格掉那星掉得理直氣壯。丟掉那些文件,再想想林鄭看堆到一檯都係嘅文件,如果係中文,請問她是否已經改為用普通話默讀?我會,為了學好國語,為免國語生疏,有時邊看會邊用國語邊默念,可是一鬆懈,就回到粵語的世界,最自然無掛礙的狀態。
林鄭用廣東話說懷疑政府語文政策者是「無風起浪」,那浪花兒卻是她自己一口挑撥起來的,她大可光明正大回一句:「無聊!我母語梗係粵語啦。」可惜也可憐,她色厲內荏,對公眾用粵語不屑地說無聊,對普通話大人恭敬地捲舌捲到咬舌自盡以明志,母語是普通話的大人,也只覺得在鸚鵡學舌,以央視報幕標準,依然甩不掉港女腔。
又不是問你支持港隊還是國家隊,二選一,只能歸邊站;堂堂香港特首,連母語是粵語都不敢承認,打死也不答,害怕成這樣,真是值得大眾懷疑,上頭是不是指示過,打壓粵語,從教育做起。更可憐看林鄭做人的教育局長,大家都係講廣東話,大家都一個調調兒,驚死人唔懷疑,執林鄭口水尾說問人母語是啥真係好無聊。那請問他兒子跟母親學到的是什麼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