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 中式貿易戰 勇氣過剩智慧不足 - 李平

蘋論: 
中式貿易戰 勇氣過剩智慧不足 - 李平

中美第一輪貿易談判未能取得理想成果,中國官媒還調侃,美國總統特使連習近平的面都見不到。雖然中外輿論都不看好中美第一輪談判,但北京官媒的調侃無非是「初戰告捷」、「彈劾壓力下的特朗普開始出價」心態的延續。儘管美方點燃貿易戰的烽煙後連環出拳,顯得更咄咄逼人,但中國的應對多是訴諸於民粹情緒,寄望於以一黨長期專政對抗「美帝」的選舉和任期制,這是處理國際政經事件時又一次典型的勇氣過剩、智慧不足。

官媒責美代表團分裂沒誠意

中共一向自詡一黨專政的行政效率高於民主政制,這種心態在今次中美貿易戰中同樣顯露無遺。《紐約時報》引述中國官員表示,中國的一黨制政治體制、習近平對權力經久不衰的控制,意味着中國在任何貿易爭端中都有比美國和特朗普有持續更長的時間優勢。事實上,中國採取關稅報復措施時,也明言針對美國國會的中期選舉和特朗普的連任大計,因此打大豆牌以打擊共和黨票倉所在的農業州。
而這次中美談判的對手同樣反映了兩國政制的差異。美方代表團七名成員,代表了美國政府內部在貿易爭議中的大多數派別,有主張與中國達成協定的姆欽、羅斯、庫德洛,也有推動與中國進行長期鬥爭的萊特希澤、納瓦羅,還有談判老手艾森斯塔特和「中國的老朋友」蘭斯塔德。
美國豪華代表團的公開談判對手只有一個──中國副總理劉鶴。這是權力分離的美國代表團與權力歸一的中國官員的交鋒。在中國官媒和御用學者看來,美國代表團的「分裂性」顯示美方沒有效率、沒有誠意,中方更願意恢復過往的談判方式──與美國財政部對接,而不是與貿易代表署做對手。而美國報章則指,美方代表對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法的熟稔程度,遠勝中方代表。
這種政制、官員背景的差別,決定了雙方貿易戰策略的差異。從向中國鋼鋁加稅,到向500億中國商品加稅,再到宣稱考慮針對知識產權就1,000億美元商品加稅,從制裁中興,到劍指中興、華為、聯想,特朗普一步步增加貿易戰的籌碼,而中國每次都訴諸於「民意」,從宣揚「史詩級貿易大戰」,到宣告「初戰告捷」,再到宣佈「彈劾壓力下的特朗普開始出價」,一次又一次取得了精神勝利。

習李不見美特使報一箭之仇

中國官媒的報道還特別強調姆欽的身份是「總統特使」,外界原預計姆欽因此會與習近平、李克強會面,有助解決中美貿易爭議。新華社昨報道,中美雙方雖在有些領域達成了一些共識,但「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即分歧大於共識,官媒的微博、微信因此調侃美方代表團鎩羽而歸,連習近平、李克強的面都未能見到,大有替劉鶴報了一箭之仇的快意。2月底,劉鶴作為習近平特使訪美磋商貿易分歧,還因此缺席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結果未能獲特朗普接見,更未能阻止美方公佈加稅措施。
不幸的是,外媒披露,美國談判代表團的開價,包括要求中國每年減少貿易順差1,000億美元、停止對中國製造2025的財政補貼、關稅降到不高於美國水平等。這些消息傳到中國後,媒體又稱「14億國人憤慨了」,宣言要坦然面對美國的貿易戰、技術戰,「都崩了拉倒,看誰先受不了」。如此對抗「美帝」,不正是勇氣過剩、智慧不足的又一明證嗎?中美貿易戰陰霾未散,國際金融市場難免繼續震盪,但豈能歸咎於「特不靠譜」(特朗普)不時來一次驚嚇?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