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說中國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美國也應學一學,他可能也不知自己不是開玩笑。西方失望中國以百多年前「中體西用」策略,以自己的集權方式利用西方自由開放秩序及知識,搭順風車崛起,卻不改變集體主義專權體制,得實利後反咬西方。有別於奧巴馬、克林頓、希拉莉向中國傳播國際/全球化自由主義、民主、法治、人權秩序和價值觀,特朗普用中國的國族主義意識形態(nationalistic ideology)及「(美式)舉國體制」操作,為美國的國家利益及主體利益服務,實行「美體中用」。
這次中美貿易戰由貿易順逆差到301調查到中興制裁到核心科技,不是單一事件或局部事態,而是系統性的商貿、經濟、發展、國家、文明模式的中西較量、轉化、蛻變,而且環環相扣。早前彭定康以mercantilism(重商主義)形容中國,其實中美雙方都儼然回歸2、300年前西方流行的mercantilism,狀若打一場「21世紀重商主義之戰」。
文藝復興後至17、18世紀,歐洲各地的「本土」民族、文化語言為重心的人類新型群族組織型式——民族國家(nation-state)興起,漸取代政教合一及王權國家的功能,以和平及非和平的商貿、外交與軍事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增加貿易盈餘。經濟思想史稱之為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之後的經濟思想主流是laissez-faire(放任經濟)和自由經濟(free ecnonmy)/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幾百年的總趨勢是對內開放建制,局部打破寡頭集團的專制及壟斷,向全社會/中產/全民開放經濟商貿(及政治)活動,以至對外訂立國與國的貿易關係與外交關係。西方(資本主義)總的意識形態及價值取向是以個人及私產為單位/本位,勵行個體化和自由化,在在鼓勵、保護創新及競爭時保護個體自由和私產,以規則(rule-based)調節「自由進步競爭vs秩序產權私利」的多重矛盾之間的公正公平,不能以集體力量(國家津貼)及既得利益者的現成優勢(壟斷、傾銷)擠壓新生的個人、創意及企業、行業。
揭中西人文差異的潘朵拉盒
蘇聯、東歐和中國走另一條集體主義計劃經濟的路,奉行共產主義的文化哲學、世界觀及歷史觀、意識形態及價值取向,要以科學方法及集體優勢,免除資本主義的不公平、混亂、浪費。但蘇聯及東歐解體和中國開放改革以來這40年間,新一波的全球化不再分東西方陣營,但都見東西方、傳統與現代、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餘緒混成的系統化「暖戰」較量。各種經濟思想體系不外一個概梗,是各階段的主流,但各階段的經濟思想體系並不截然可分,而是不同比例輕重的混合。
這次特朗普由301調查到狠掐中興的貿易戰,替中國補課,揭開由重商主義到市場經濟這幾百年間中與西、傳統與現代、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人文差異潘朵拉盒。
洪清田
香港學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