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的荒誕(盧峯) - 盧峯

「自古以來」的荒誕(盧峯) - 盧峯

「香港在中國南方」這個事實落在港官及建制人士手上即時變成大問題,得修改修改。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固然一而再指說法不夠精準,連被視為親中陣營少數有識之士的曾鈺成也不住幫口,認為教科書不該再寫香港在中國的南方,因為沒顯示香港不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他還說,回歸前香港的地理教科書居然稱中國為香港的「鄰國」,現在的教科書有必要說得更準確以正視聽。
回歸前地理教科書稱中國為香港的鄰國其實是事實的陳述。當時香港是英國屬土,北方的中國大陸在法理上是鄰國。要是教科書不這樣說,那才是罔顧歷史與事實。難道97年前150年的歷史都要當沒有發生?

中國是不斷演化的概念

也許,曾主席及其他堅持修改中史教科書的人會很快搬出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說法作為自己的依據。某某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是北京在領土、疆界問題上常用的論證方法,也是很方便的說法。中國自誇有5,000年文化及歷史,把它搬出來作依據,其他歷史短淺的國家及地區似乎不易辯駁。
然而,中國不是盤古初開就是鐵板一塊,中國這個概念及它涵蓋的範圍更是不斷在整合演化,動輒說甚麼甚麼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份不但不準確,更是以政治需要取代歷史事實。
最近剛看完日本歷史學者川本芳昭寫的《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在傳統中國史書,魏晉南北朝是個大亂世,幾乎只需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八個字就代表了這400年的歷史進程。可在川本芳昭筆下,魏晉南北朝其實是個文化多元、爭鳴的年代,打破了儒學的大一統,儒家、道教、佛教在這幾百年間全面滲入中國文化及社會內,讓中國文化的內容豐富多采得多。
但最有趣的還是有關三國及魏晉南北朝年代江南的開發與民族鬥爭的章節。根據川本芳昭的說法,即使到魏晉年代,江南地區仍住有大量非漢族人口。三國時代的東吳名義上控制江南地區,實際上則有大量無法掌控的化外之地,大批稱為山越的非漢族人就居住在江南的山丘地帶。
山越人作戰能力不弱,又能倚賴丘陵山勢抵抗吳軍,成為吳國與曹魏爭雄時的後患,直到名臣諸葛恪成功討伐山越,斬殺、俘擄大批山越人才算是除去後患。也就是說,到魏晉年代,江南地區非漢族文化仍然有相當根基,「中國」的政治控制根本未穩固。若果連江南這個中國核心地帶到魏晉時代也不算完全由中國控制,中國南方的嶺南地區如廣東、廣西以至雲南甚麼時候算是中國固有領土實在不易確立。
至於漢族在擴展勢力範圍中如何對付原居於江南、嶺南的非漢族居民中國歷史記載不多,但僅有的少數歷史資料顯示,過程跟美國白人驅逐印第安原住民分別不大,不服從的被斬殺、賣為奴婢,走不了的則被迫漢化及放棄原來文化與風俗。不少所謂「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其實跟其他帝國擴張佔領的地方一樣,充滿了血腥味。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