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得過癮】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單單數麵食已有數之不盡的款式,除了常見的廣東粉麵、車仔麵,近年中國各式各樣的麵食也紛紛打入香港市場:雲南米線、螺螄粉、重慶小麵、花甲粉等等,選擇甚多,太子近日更進駐了一間專賣湖南郴(粵音:心)州魚粉的小店。
大家對店內招牌的棲鳳渡魚粉可能比較陌生,但對湖南人來說,這是當地人常見的早餐。這碗魚粉相傳與三國名士龐統有關。當時龐統剛好投宿棲河古渡小鎮,因不被重用而心事重重,食慾不振,一夜難眠。第二天起床已是正午,而店家早已打烊。剛好一名漁翁打魚回來,店家便急中生智,買了一條河鰱魚熬成魚湯,加入當地的紅椒粉、豆膏、茶油等調味料做成一碗魚粉。龐統食後滿頭大汗、胃口大開,並大聲讚道:「此鄉野之味,亦可登大雅之堂!快哉!快哉!」又因龐統號鳳雛,後人為紀念他,把他夜宿的古渡稱為棲鳳渡,而那碗激勵其心志的魚粉稱為「棲鳳渡魚粉」。
不同雲南米線 麵較幼身只有辣味
「我在香港已經住了二十多年,看見有很多米線店,我就想到我家鄉郴州的米線那樣好吃,為甚麼不在香港將它發揚光大呢?」「郴州魚粉」老闆David說起開店的初衷。郴州的米線與我們一般吃到的雲南米線有兩大不同,其一是米線比較幼身,口感偏彈牙一點,其二是口味方面,郴州米線味道是單純的辣,並不會有麻辣或是酸辣等口味。
店內麵食款式不多,但都貼心地可以選擇大、中、小辣度,適合不同人的口味,若想試試最貼近當地味道的棲鳳渡魚粉,當然要點上一碗大辣的。棲鳳渡魚粉全碗通紅, 配上幾塊鯇魚腩,上枱時氣勢十足,以為必定把人辣得頭皮發麻,怎料辣味後勁不算強,湯底還帶了一點點魚的鮮味,不會令人越吃越辛苦。除了可額外加一隻荷包蛋,還可以點一份自家醃製的酸豆角和蘿蔔乾,嚐嚐當地人吃麵的基本配料。
籌備兩年開店 遷就港人棄用多骨鰱魚
雖然郴州魚粉是David從小吃到大的食物,但為了做到更正統的味道,David特意回鄉拜師學藝,還不斷調試味道,令魚粉更符合香港人口味,籌備兩年後才開業。魚粉會配上鯇魚頭或鯇魚腩,「其實在我們鄉下很多時候會用鰱魚,來到香港,我們視察市場,覺得鯇魚比較好一點,所以便拿鯇魚代替了鰱魚。」David說。為了方便客人進食,David放棄了傳統用的鰱魚而改用魚骨較少的鯇魚,選用新鮮鯇魚,所以同樣鮮味十足,更符合港人口味。湯底同樣是每天新鮮熬製,用上幾十斤魚,加上蒜頭、薑和其他的配料,由每天早上七至八時買完材料開始,熬至少三個小時才開門營業,棲鳳渡魚粉的湯底通紅,則是因為加了特製的辣椒油,辣中又會帶魚湯的鮮味。
另一碗人氣非常高的麵食是招牌魚頭粉,看上去偏清淡,但吃下去相當辛辣,「很多客人抱着想吃辣的心態來,他們不會選魚頭粉,因為他們覺得會很淡,其實他們想不到,看起來清淡但吃下去可以很辣的。」David笑道。原來湯底除了豬骨湯、魚湯,還用了泡椒來煮,辣味後勁十足,辣中帶微酸,非常刺激食慾。配料也絕不吝嗇,用上一整個大魚頭,賣相非常吸引。吃米線時可先喝湯,再把米線中的辣椒拌勻,便能邊吃邊感受到辣味滲出的後勁。
除了魚粉,店內還有醬爆香辣粉和香辣小炒肉粉,米線加上用辣椒爆炒過的肉,十分惹味,亦是David的家鄉美味。
郴州魚粉
太子界限街23號地下B號舖
採訪:賈碧嘉、葉浩昇@Foodcaptain.hk
攝影:鄭明川
編輯:謝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