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健身你會想到什麼?我第一反應是記起一次「搵笨」。那是我第二份工,戶頭終於有了幾萬塊,想做點什麼, 就去了gym。
那時我住佐敦,近美麗華,有家健身中心,住得近就會去得勤,這是我的邏輯。後來的事情就像大家在報紙常看的那樣,sales撲來給很多表格我,說要了解我。我記得具體要選早餐是粥粉麵還是西式煎蛋。就在我一筆一畫填表時,他們又說服我請教練,說零經驗的人自己練會受傷。還沒填到晚餐,教練就用EPS刷掉兩萬塊,這是兩年費用一次繳清外加十堂教練課。第二日我去私教課,教練沒教幾個動作就問我月收入多少。到那刻,我方知被「搵笨」了。可合約寫一旦上課概不退錢。寫信給消費者委員會,沒什麼進展。找朋友幫我討,教練說朋友講粗口讓他不舒服,轉身走掉。
之後,我再沒去過那家gym,總覺恥辱。幾年後和朋友轉去另一家,簽約時朋友讓我裝啞,幫我拒絕各種hard sale拿最基本合約。可每次去,sales還是會不停問幾時續約,彷彿我身上能掉的不是汗,是港紙。
最近我在德國辦了gym會員,必須交20歐元課程費。教練極為耐心,我說一點個人信息他就補充很多tips,從病史、精神壓力、作息時間、運動偏好各方面入手,做了三個月的健身計畫。然後領着我花90分鐘把計畫裏的每個動作都做一遍,我做不到的,他再修改替換。我怕記不住想拍照,他也不阻攔,但說我忘記了隨時可以找他或任何工作人員問,而這些服務是免費的。
我忽然覺得應該自責的不是我,而是那家店,或說香港大部分gym,在那裏健身不是健身,店家看我們是待宰的羔羊,我們則是要花力氣把本錢撈返。
但如果做一件事不是為了做那件事本身,往往事情都會被做壞。可怕是這樣看香港把事情做壞的,又何止是gym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