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曾有如此女子 - 陶傑

世間曾有如此女子 - 陶傑

人既去了一段日子,公眾情感冷卻一些,可以這樣講了:夏夢外貌很美艷,卻是過譽(Overrated)的一位。
氣質非常出眾,惜演技甚為一般,而且生前服務的電影公司有政治意識包袱,所以若生為法國人,一切都不同。
譬如人人稱道之夏夢六十年代初越劇三片:「三看御妹」、「金枝玉葉」、「烽火姻緣」,看的不應該是夏夢,而是小生丁賽君。
夏夢業餘學過點京戲程門,演紹興戲,京劇的身段不盡適用,因為音樂鑼鼓格調不同。此三片真正驚艷者是反串的丁賽君:「三看御妹」裏,她扮相清逸高俊,神仙風采,舉手投足,整冠、翻書、拂袖,完全是古典繡像小說走出來的書生,媽媽咪呀,世間竟有絕品精致乃爾。
越劇中伊出道遲,而且命薄,得血癌逝世時年方五十如許。性格善良仁厚,在大陸難出頭。越劇界千紅一窟,你看眾排頭的眾大姐,人到中年相由心生之變異:袁雪芬是資深黨領導,後來面貌如革命大媽;徐玉蘭老來亦有霸氣。老大姐尹桂芳在文革遭毆辱至殘,復出後只一切不堪回首的悲鬱滿台,令觀眾心碎。
丁賽君是少有一生氣韻純真的一個。一九八〇年訪港回滬,與王文娟唱一段沉香扇的書房會,那般對同儕關愛欣賞謙讓的眼神,是如此的清絕。
幾十年真是委屈她了:唱梁山伯,須讓師傅范瑞娟一頭;做賈寶玉則不如徐玉蘭之氣場。幾被視為永恒的替補,為夏夢做綠葉,明明只該看丁賽君,為何連唱也要讓另一家來配音?隱約可見其中人事之複雜。
京劇如公子,崑曲如大小姐,越劇如一群小妹妹,在半世紀文化傾亡之際,丁賽君更被遺忘。連最後一次與姐妹茶敘露臉,她腼腆坐在長桌偏角,鏡頭都給了徐玉蘭袁雪芬甚或演老丑生的吳小樓。
然而這才叫做藝德風采。丁賽君是如此令人心折,看「金枝玉葉」,只看她演駙馬時一襲碧藍袍流轉的剛柔並綻之氣。日日思君不見君,世上竟走過如此女子。年前乘車經南京,過太湖,見雲天浩渺,碧波涵煙,經過她的墓地不遠,忽然哽咽,幾叫司機停住,讓我到滿園翠蔭中把賽君去尋訪,向她的墓碑奉一束清嫻靜好的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