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爸爸手記】
老天爺創世造人,總愛在各人的屬性中加加減減,這個加點語文能力,那個添些數理才能,再不是就提高音樂造詣、手藝技巧、甚或體育潛能。人與人之間盡是不同,這也是人的可愛之處。然而每個小朋友也有他的壞習慣,這亦限制了他們成長及發展。大部份的陋習可因成長轉變而除掉,亦會因長輩教導下而改善,惟有些積年累月的會變成死性,總叫父母憂心。
我三名公子最叫人着急的,便是疏於執拾,他們所到之處都盡顯凌亂美,甚有愛因斯坦的風格。雖有美國大學研究顯示,凌亂能有助提高創造力,不過他們的創造潛能顯然已經為我帶來不少負擔。我扭盡一切的腦汁,想盡一切的方法,只為求他們能稍微改善這陋習,但效果卻不佳。
我曾早早教導,於幼稚園階段已教他們入屋三部曲,放好鞋子、掛好背囊、擺好毛巾盒,那時他們不需提點也能全部辦妥。不過,現在卻是鞋子在門口、書包在走廊、飯壺在桌下。我不斷提醒,玩過的玩具需收拾好,才玩另一款玩具或幹別的事情,也提醒要書桌清空才有空間做家課。不過,現在卻是滿地積木、卡牌,書桌上仍然堆滿了雜物。我曾為他們執拾好書桌,讓他們感受整潔的美好,亦以讓他們能照辦煮碗地執拾,延續整潔的書桌。但結果只是新廁所三天香,不出數天已經重尋凌亂美。我也曾嚴厲警告會掃掉地上的雜物,並付諸實行。不過,他們只有數星期為之緊張,地面回復一點秩序,對於失落的文具、工作紙、小禮物、兒童圖書、玩具等,只是片刻心痛,卻沒能撼動其死性。
我努力過、嘗試過;也失望過、失落過。但死性終歸是死性,能改的便不算得是死,想通這點後,我便頓悟到一佛系教仔法:不催逼、不強求,做好自己作榜樣,緣份到了,死性改變自然來。
當努力過後,家長要學習放手,不能大小事情都操控,反而若能順着每個小朋友的時間表,到了某個時刻便會自然改變,這可令大家輕鬆一點,關係和睦一點時也更易做就改變,這也許是死性不改的良方妙藥。
親子小點子——抱抱飛
小朋友愛家長抱,一來是因為可以輕鬆一點,不用費力去走路,二來是因為可以與父母緊緊貼在一起,繼續親密的感覺。抱着走路其實也可以變成一個親子小遊戲。
父母在抱着子女時,可隨意把手左搖右擺,讓他們感受到離心力,像玩機動遊戲一樣;也可以突然把手降下,讓他們體驗跳樓機般的刺激;更可以突然把手升高,使他們感覺到火箭升空的刺激。我兒最愛後者,覺得有點像騰雲駕霧似的,每次都總會咭咭大笑。
兒女們日漸成長,漸漸會因身形、體重、性格、發展而慢慢離開父母的懷抱,珍惜每一次能抱的機會,讓他們親近多一點吧!
撰文:列氏
八年的全職爸爸生涯,有苦有甜,有血有淚,想過放棄,勉力堅持,為在兒子的生命路上,曾作主席,現今出席,將來只需列席,但從不缺席。
編輯:彭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