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獨白:貿易戰的真‧效用(楊懷康) - 楊懷康

堆填區獨白:貿易戰的真‧效用(楊懷康) - 楊懷康

貿易戰開打,洗衣機、鋼鐵及鋁箔關稅打頭陣。特朗普揚言此皆「國家安全攸關」的行業——「鋼鐵業之不存,國將安繫?」——要保護。可是關稅有保護之效嗎?BBC記者為此走訪美國中南部田納西州的Shelbyville鎮。何以偏偏揀這個不見經傳的地方去採訪?
不說不知,這個地方原來有美國鉛筆之都的稱號。十多年前,美國政府為了保護鉛筆廠,向從中國入口的鉛筆徵收相當於入口價114%的反傾銷關稅。BBC記者想知道重稅保不保得住Shelbyville的鉛筆廠。
一句到底,保不住。Shelbyville自1916年開始生產鉛筆,過去有六、七間鉛筆廠,但如今只剩下一間,僱用30多名工人。向洗衣機、鋼鐵、鋁箔開刀,稅率上限為25%——不到鉛筆反傾銷稅的四分一——能否保得住這些「國家安全攸關」的行業,恐怕亦不用多說了。關稅何以無保護之效?
起碼兩個原因。其一,郭伯偉說過了,溫室裏的孩子長不大;關稅無助促進競爭力。其二,師傅教落,資源寶貴,不會浪費。保護關稅形成浪費——關稅抬高筆價,猶如打消費者荷包。哪怕消費者沒有意識到被打了荷包,唯利是圖的商人亦會各出奇謀幫他們慳荷包,節約浪費。
專業網站pencils.com指出,針對中國鉛筆的反傾銷關稅雖高達114%,只要懂得做手腳,可以將實質稅率削至1.4%!果是低到這個水平,尚何來保護作用。如何做手腳?反傾銷關稅既是衝着中國而來,簡單不過削稅辦法是拐個彎,將中國生產的鉛筆運到不受關稅懲罰的國家,然後再出口到美國。
做這些手腳當然要曉得門路,更要花點工夫。專家指出,有這個本事的多是規模較大的入口商,他們出得起錢找專人跟官僚過招。這些入口商原先大都是美國的鉛筆廠,後來到了中國生產,搖身變作入口商。Shelbyville碩果僅存的Musgrave公司便在天津設廠。
換言之,旨在保護弱小的反傾銷稅帶來個諷刺的效果——規模大的生產商利用中國的廉價土地和勞工,擴充經營,淘汰掉規模小的鉛筆廠。是以保護弱小的關稅反令強者越強。Musgrave既在天津大展拳腳,何以尚繼續在美國生產?
兩條腿走路。中國生產有批量效益,由是獨霸一般書寫用鉛筆的市場。可是大雞唔食細米,中國的廠一般不接一、二十萬支般的細單。批量小的急單,譬如白宮禮品店有售的鉛筆,或是特殊用途像木匠用的粗鉛筆以至高檔畫畫用的顏色鉛筆,尚繼續在美國生產。Musgrave的田納西州廠房專攻這些市場。
然而要證明關稅無保護之效又何須跑到老遠的Shelbyville作調查?上個世紀50年代末,香港的紡織、成衣業冒起,英國的紡織業受到威脅,使出較關稅更為厲害的措施——出口限額——保護本土就業。(歐美及後有樣學樣,不在話下。)關稅有得避,實質保護作用不大;配額可不同了,入口限額一到,叫你插翼難飛。那該有保護之效吧?

為選舉拉攏人心

答案清楚不過。環顧歐美,試問哪裏還有紡織、成衣業?配額無疑局限入口量,卻局限不到廠商用價格、質素、設計、款式、付貨期等辦法取悅顧客;以平、靚、正見稱的Made in Hong Kong成衣彈指之間便攻陷了歐美市場。配額非但沒有窒礙香港紡織、成衣業的發展,反而激勵廠家提升質素。香港成衣一度世界稱雄,那是給保護主義逼出來的。
無論是關稅或配額都無保護之效,事實俱在;令人費解的是何以政客們尚樂此不疲,以此為拉票的萬應靈丹?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美國現今事浮於人,失業率跌至4%的歷史低位,觸目所見都莫非招聘廣告,根本沒有失業大軍要政府保護,那麼關稅出擊的貿易戰又何來拉票之效?
面對中國貨源源不絕湧入,哪怕未直接威脅你的工作,你亦難免心存恐慌,憂心下一趟淘汰的將是你的職位。若是有人承諾會築起圍牆保護你,即使保護的對象跟你的切身利益無涉,知道有人關心也起碼給你帶來心靈慰藉吧。到頭來,所有選舉工程的最終目的是爭取民心。貿易戰的效用非在促進就業而是拉攏人心。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