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九新界共有41幢市政大廈,市政大廈早於1970年代開始出現,關於市政大廈的趣事,你又知多少?
1.鵝頸街市最先有熟食中心
1979年落成的鵝頸街市,雖名為街市,但是街市大廈的雛型,是當時最現代化的街市,大廈有自動扶手電梯和客貨用升降機。它亦是第一座有熟食中心的街市大廈,而且有冷氣設備。荷蘭註冊建築師兼城市研究者何尚衡(Alfred)說南座頂有冷氣機房,估計落成時已設有冷氣。
2.香港仔市政大廈淪為士多房
1983年落成的香港仔市政大廈是新式市政大廈的藍本,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曾獲得香港建築學會優異獎,往後20幢新型市政大廈都按其格局建造。80年代初,街上還有不少露天市集,乾貨賣衫、賣玩具;濕貨賣菜、魚類、活雞、豬肉。當時負責項目的香港註冊建築師劉榮廣:「當時政府已說明它是香港第一幢,不想街市繼續在街上,浪費空間也不衛生。」他憶述當時大廈建好後,市民不習慣上樓買菜,攤販索性租用樓上攤檔做士多房,再在地面舊街市霸位做生意,「搞到警察都沒辦法,叫他們搬上去都不搬,過了好幾年,大家才慢慢習慣上上層。」
3.牛池灣文娛中心最先有劇院
部份市政大廈設有文娛中心演奏廳,當時政府有意在九龍提供一個可以媲美香港大會堂的演奏場地,牛池灣文娛中心正是仿照香港大會堂的演奏廳而建的。何尚衡翻查舊建築雜誌,發現當中有段古,「上環市政大廈原本預計在1986年落成,如果當年如期落成,裏面430座位的大演奏廳便會是市政大廈內最具規模的。」可惜最後延遲到1989年才落成,輸了一個馬鼻給早它兩年落成的牛池灣市政大廈。
記者:列淑華
攝影:周芝瑩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