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不掉的習慣是:每到任何國家,都希望找些與體育有關的東西看看。上周獨遊日本,見到賽程和時間適合,就去現場見識一下日本籃球。
目前日本最高水平的籃球聯賽為B聯賽(B.League),於2016年由日本籃球聯盟及bJ聯盟合併而成。賽程與NBA相若:分區分組,設常規賽及季後賽;我看的是東京電擊主場對三遠鳳凰的常規賽。前者目前排第二,為爭取成聯盟頭號種籽,非常落力,比數早就拉開。
日本於亞洲屬前列分子,但除卻水準外,現場氣氛、宣傳手法及球迷投入程度都令人驚嘆。與J League一樣,球賽不單是球賽,比賽同時是市內的小型假日嘉年華。各式美食、啤酒雞尾酒飲、還有「場館限定」的甜品;看球之時,小朋友怎麼辦?場入面有BB車的「駐車場」,還有小型籃球架讓小孩子「放電」,從小就培養對球會的歸屬感同入場習慣。
另一印象深刻的是外援與本地球員的分工。日本職業球隊亦有起用外援,但現場所見,外援之作用以增加內線對抗性及高度多於作為整隊重心;以東京電擊為例,領軍及策劃重任都放在現役日本國手田中大貴(圖)身上。此子的傳射分配非常出色、得分效率高,更有幾次在擋切後交出alley-oop傳球。任何運動都一樣──如日本足球聯賽發展之初,先靠外援帶起,之後重心漸次轉移,由土炮「孭飛」,才是長遠發展之道;只花盡心思物色高質外援望單天保至尊,難以提升整體水平。
比賽入座率達八成,約有二千多名觀眾進場;場館其實談不上大,甚至有點舊,分牌依然是舊式的那種(不過官網的即時更新非常快)。或許有人問,如此入場人數,球隊如何營運?其實在亞洲許多國家,大型企業投資體育會有稅務優惠;看看場館內大量廣告版,就可看到端倪。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