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宏恩教授多年來穿行於中美兩國之間,對老年人的生活研究素有心得,他所得出的結論令人耳目一新,身為老人的我讀後更是茅塞頓開,頗收到心理治療的功效,為此而感謝把這一段話轉發給我的么弟蔣幅。斐教授說:老人有病是常態,無病才是例外。有許多老人在生理指標和正常值失之偏頗時助長了過度講究健康的傾向。以一輛汽車為例:出廠指標和堪用指標一定是不等同的,如果拿出廠的標準檢查我們每一家家戶戶用的汽車,恐怕都是不合格的,但不是每天開得好好的嗎?老年人血壓高一點、血糖高一點,只要相對穩定,一點問題也沒有。
現在老年人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為中心,這一點值得商榷,人生在世,應該以快樂開心為目標,健康是條件不是目的,如果以健康為目的為中心,這也不能吃、這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着血壓計、血糖計,這那裏是人生,那有幸福?充其量只是戰戰兢兢的苟活着。
不管你同不同意裴教授這一番話,但至少它帶來了啟示,讓我們這批老年人別為了健康而放棄生活中的樂趣,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着生之趣,從從容容的去享受生活中帶來的令人永不厭倦的新奇與美妙,而不要自己嚇自己,不要不斷的自我設限;這也不可那也不能,如此一來在僅餘的有限日子裏不可能活得痛痛快快,而且生活的品質因此而降低。
在今時今日,多少醫生警告病人語帶恐嚇,令很多事能叫老人止步的當下,裴醫生一番話的確言其他醫生之所未言也,頗能為老人們帶來安慰,從此能放寬心情去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