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泰國駐港領事帶路 情尋船麵家鄉味

【飲食籽】泰國駐港領事帶路 情尋船麵家鄉味

【飲食籽:識飲惜食】
船麵在泰國是平民食物,由真正在河岸的船麵,到上岸開的船麵餐廳,幾乎都隨處可見。在香港要吃泰國菜不難,但偏偏船麵不常見,由泰國來香港已有四年的泰國駐港領事館(商務部)商務專員及領事Mr. Witt Maneenetr想到一個原因,「船麵的湯底跟一般粉麵不同,要專門熬製,很多小店怕麻煩便未必提供。」不過船麵是Mr. Witt從小吃到大的心頭好,他在香港試了很多間店之後,終於找出兩間覺得滿意的船麵店。

泰國駐港領事Mr. Witt細數着船麵在泰國的歷史,以前的人沿着河岸,撐着小船,買賣一切生活所需,其中包括食物,加上由中國傳入的粉麵影響,便出現了船麵這種食物。船麵的拼音「kuaitiao ruea」,kuaitiao是麵,ruea是船的意思。一碗好的船麵,要有多方配合,「最重要是湯底,湯底必須要夠美味,份量不用多,但味道要正確,不能過濃過淡。」船麵的湯底不清,黑漆漆如齋啡,味道帶濃烈香料味,每家有其配方,但三至五小時的熬煮過程就少不了。

來港工作已有四年的Mr. Witt Maneenetr,喜愛找尋好吃的家鄉船麵。

惹味派 香濃辣度有後勁

船麵最初的配料以牛肉為主,但近十年豬肉和豬肉丸也日漸普遍,兩種肉類都有人用,但船麵不會加雞肉或海鮮,如果要吃這些,便是另外的泰式粉麵了。除了肉片和肉丸,船麵還會加入炸脆的豬皮、生的芽菜和金不換葉,加起來令船麵更加特別。吃船麵時還要配上獨特的醬汁,醋汁用鮮辣椒、醋和泰式香料秘製而成,可加強船麵的辣度和風味。
九龍城遍地泰國餐廳,Mr. Witt在香港四年,當然也試了不少,但說到船麵,他想到的便是「泰屋」。泰屋是很傳統的泰國餐廳格局,門前兩個泰國人偶很好認。Mr. Witt跟女大廚打過招呼,便等着她即時煮麵。「這店的船麵 ,無論味道和配料,也跟在泰國吃到的很相似。」這兒用的是中等粗度的泰國河粉,煮得軟身,但精髓是湯,「只要湯底做得好我便愛,湯底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女大廚Fanbaen Luntom的舅父在泰國也做船麵,所以她對船麵非常熟悉。這裏湯底以豬骨加上八種左右的泰國香料,包括桂皮、香茅、南薑和泰國「人參薑」等熬上一日才完成,辣度有後勁,開始喝時覺得惹味香濃,但越吃越覺得辣,跟泰國菜一向給人熱情印象很符合。

溫和派 湯底濃香回味長

如果受不了太辣,還有另外的選擇。Mr. Witt帶我們去另一間在長沙灣新開不久的泰國餐廳「Soi Eat」試船麵。他之所以會懂門路走到長沙灣找船麵,原來是因為四年前他碰上這兒的老闆(以前是廚師),很喜歡他的船麵做法,現在於長沙灣開新店,便追隨來到這裏。這家店跟泰屋是相反風格,店面走現代路線,但食物仍保持傳統口味。船麵配料跟泰屋大同小異,但麵則用上最幼細的米粉,湯底配方是老闆不肯透露的秘密,只說有八角和桂皮等香料,加上豬骨熬了三至五小時而成。這兒的湯底回味較長,味濃而不太辣,吃完麵連湯也可以喝光。如果想帶辣的味道,可以加辣醋汁和辣椒粉,如果作為船麵入門,不妨先試這個溫和版。

泰屋的船麵味道較濃烈惹味,入口帶有薑的辣味,看似溫和但越吃越辣,怕辣的朋友要留意。 $40(a)

以前的船麵以牛肉為主,但現在豬肉也普遍起來。

深色的湯底包括超過八種泰國香料。

泰屋用的是中等粗度的泰國河粉。

吃船麵可以加辣醋汁和辣椒粉等。辣醋汁用鮮辣椒、醋和香料秘製而成。

泰屋門前有兩個泰國人偶很好認。

Soi Eat的船麵湯底十足泰國傳統風味,濃郁得來味道比較溫和,怕辣的人也可以一試。 $58(b)

吃船麵時可以配上生芽菜、金不換和卜卜脆的炸豬皮。

Soi Eat雖然裝修簡約,賣的仍是傳統口味。

Soi Eat店面走現代路線。

泰屋 九龍城城南道47號地下(a)
Soi Eat 長沙灣青山道454號地舖(b)

採訪:謝翠玲
攝影:鄧鴻欣
編輯:彭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