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科書一句「香港位於中國南方」,只有真傻或扮懵的人才會誤解,香港教育局局長偏偏畫蛇添足,建議改為「香港位於中國境內南方」,不知屬哪一類?向來緊貼時事的德國駐港總領事館,再次發揮幽默感,在Facebook選出「die Richtung(方向)」為「每週一字」,以「Bayern liegt im Sueden Deutschlands」(巴伐利亞位於德國南方)作例句,令網民會心微笑。
德國人形象,向來循規蹈矩,嚴肅古板。他們講笑話,卻不介意拿「國民性」自嘲一番。先舉一個關於「循規蹈矩」的例子。某人不小心掉進湖中,不掙扎,不游泳,幸好命不該絕,終於獲救。有人問:「點解你唔游水?」他答:「點解?呢度寫明『不准游泳』㗎嘛!」(Wieso? Hier steht doch: ‘Schwimmen verboten’ !)
第二個例子,也因為「按字面解讀」而鬧笑話,但更加無厘頭。交通警截停一輛汽車,對司機說:「阿Sir依家發現你架車超重,拎個車牌畀我!」司機回應:「唔係吓話?我個車牌頂籠得50 gram咋喎。」(Aber das is doch laecherlich: der Fuehrerschein wiegt hoechstens fuenfzig Gramm.)
以上笑話不涉雙關語,任何外國人也能理解,但正宗德國笑話是無法翻譯的,因為笑位必然lost in translation。記得有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Richard新認識了文青女神Angela,想向她炫耀文化修養,急急腳跑到書店問:「有冇歌德全集?」店員反問:「咩版本?」(Was fuer eine Ausgabe?)Richard猶豫片刻,然後說:「你講得啱!」轉身就走。完。這笑話對不懂德文的人來說,簡直不知所云。原來「Ausgabe」有兩個意思,一指版本,一指開支,所以店員那句話除了解作「咩版本」外,也可表示「花費真大」,即「好甘喎」,不作問句理解。有個老實的公務員這樣請病假:「我今日返唔到工,理由係:作嘔,頭痛,仲有啲暈(es ist auch etwas Schwindel dabei)。」「Schwindel」一字,既指頭暈,也指欺詐。這個笑話,值得愛好語言偽術的香港官員參考──儘管他們不懂說笑話,只會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