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指控克林頓中了木馬屠城之計,讓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致中國貨長驅直入,掏空美國經濟、摧毀其關鍵行業,威脅國家安全(「鋼鐵業之不存,國家將安繫?」),由是假國家安全之名,跟中國反枱,猛加關稅,發動貿易戰。此戰何其姍姍來遲也。
自由貿易非所有人得益
中國加入世貿才不過三年,當代經濟學泰斗、第一個拿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薩繆森(Paul A. Samuelson)就重槌出擊,推翻200多年來經濟學家的共識,指出自由貿易無疑互利共贏,然而自由貿易引發外判(outsourcing),一時之間不難令一些行業陷入困境;政府要保護經濟轉型期間失業的弱勢社群,「所有理想都值得犧牲若干經濟效益」。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為自由貿易衝擊的「鐵銹帶」(Rust Belt),其失業或薪金長期受壓的工人往特朗普身上押注,扭轉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密歇根等關鍵州份的選情,粉碎希拉莉的白宮夢。那個時候大家方猛然驚覺,薩繆森果言而有驗,經濟轉型產生的政治後果,不能等閒視之。
薩繆森的入室弟子、諾貝爾獎的長期大熱門人選、印度裔的白華迪(Jagdish Bhagwati)是貿易理論的一代宗師。他參與構建世貿組織及其前身GATT,一生致力推動自由貿易,認為此乃最有效的滅貧措施。觀乎加入世貿後中國經濟之突飛猛進,此言確又非虛。
薩繆森在垂暮之年為保護主義披甲上陣,白華迪擱下師徒情誼加以反擊,指出老師誤解外判,以致作出錯誤結論。以自由貿易為初心之《經濟學人》當時這樣評述這場師徒大論戰:「自由貿易是否必然有利於美國經濟?未必。然而證諸外判累積的豐富經驗,對自由貿易有所顧慮的人當又可以釋懷。薩繆森先生的理論功力深厚,他精采演繹的憂慮卻又大可以安然留在黑板上。」
誰曉得12年後,黃忠老將展示的憂慮竟然走出象牙塔,衝翻美國政壇,令整個世界政經秩序翻天覆地。此番逆轉,非但殺《經濟學人》個措手不及,更顯然重創白華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他到香港大學演講。一以貫之,鼓吹重開已停頓了好一段日子的世貿談判,將自由貿易擴展至服務、金融和知識產權。當時他透露,從香港返回美國後將加入希拉莉的競選工程,為自由貿易賈其餘勇──那時他已82歲了。
大家當又知道後來的發展了。大選戰幔一拉開,希拉莉即打倒昨日之我,跟特朗普同一鼻孔出氣,反對進一步開放自由貿易,連奧巴馬的傑作、美日聯手圍堵中國的跨太平洋貿易協議(TPP)亦一併反。白華迪勤於著述而口利便給,曝光率從來都高。年來可一直沉默,莫非哀莫過於心死?
白華迪反對TPP,指出這些地區性協議往往牽涉見不得光的枱底交易,其效益跟公開透明的世貿多方協議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在下不自量力,對他這個說法加以詰難:談判公開,難保不會有人為了出風頭而刻意唱高調攞彩,以致談判流產?再者,哪怕服務、知識產權的自由貿易果有效益,後遺症恐怕亦不少;談判卻步不前,興許各國權衡利害,計唔掂數吧?白華迪沒有否定鄙人的井蛙之見,甚至認同權衡利害之說有意思(interesting)。
鄙人孤陋寡聞,當時並不知曉薩繆森、白華迪師徒倆老早就此格過劍。有計唔掂數之問,純是按平常之心出發:金無足赤,自由貿易提升整體利益殆無異議,轉型之際可難免傷及無辜;天曉得這些無辜者有多大勢力,會如何頑抗?不辯的事實是,新一輪世貿談判一直談不攏,足證阻力不少。
特朗普進駐白宮,令絕大多數專家跌眼鏡,反自由貿易的勢力大到哪個地步,不必細表。現今他更拆爛污,上綱上線,以自由貿易威脅國家安全。貿易戰非但業已開打,從重罰中興可見,貿易戰出動的武器更從針對整個行業的關稅聚焦個別企業,加以封殺。脫貧雖有奇效,WTO這個白華迪鍾情的多方貿易協議恐怕已給畫上了頓號。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