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孤獨的理由》 - 古德明

再談《孤獨的理由》 - 古德明

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卷理解題選用的那篇《孤獨的理由》,使我想起九歲女兒對中文課本的抱怨:「那樣的惡文,怎麼要我讀?」
請看《孤獨》一文第三段之描寫農場:「廚房旁是倉庫,堆滿自家田裏生產的稻米,倉庫外是菜圃,種着自家栽種的青蔬。於是吃自家的米,自家的菜,自家養的豬的肉,傳統的農業社會不就是如此自耕自足。」按「不就是如此自耕自足」,意思應是「就是如此自耕自足」,或「不就是如此自耕自足的嗎」。作者信筆亂書,詞不達意。
又「菜圃」當然種菜,後面怎麼還要加一句「種着自家栽種的青蔬」?「種着」之後還要加上「栽種」,是嫌不夠重複吧?而農場的菜,不是「自家栽種」,難道會是他家栽種?還有「吃自家養的豬」,似不必寫作「吃自家養的豬的肉」,畢竟一般人不會吃自家養的豬的骨。原文那六十六字,用五十字改寫,文、義都會好一點:「廚房旁是倉庫,滿儲稻米;倉庫外是菜圃,遍種蔬菜。主人吃自家產的米,自家種的菜,自家養的豬。傳統農家就是這樣自給自足。」
《孤獨》一文第二段還有這樣一句:「他那不動的姿勢和這周遭的環境相配。」作者顯然不知道,「環境」就是「周遭」或「周圍」的情況,既說「環境」,何用「周遭 」?正確說法當然是「這裏的環境」。
考試局中文科試官把《孤獨》那樣的作品視為傑作,我是考生,一定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