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甚麼不能認錯? - 高慧然

國家為甚麼不能認錯? - 高慧然

這幾天在看一套舊日劇,木村拓哉主演的《Change》。十年前的舊劇,除了木村的髮型比較老土,劇情絕不過時。
男主角朝倉啟太原本是一個鄉下小學的教師,因緣際會,被一班老政棍推上內閣總理大臣之位。朝倉不甘當傀儡,為官僚政壇帶來巨大改變。
朝倉上任第一天,被迫簽一份文件。政府起水壩令水母氾濫、漁民失業,漁民告政府,政府敗訴,決定上訴。朝倉找到真相,政府的確是錯的一方,所以不願簽名。官僚逼問朝倉,「國家怎麼可以認錯?」朝倉反問,「國家為甚麼不能認錯?漁民失業,對他們是生死攸關的事,難道國民不重要嗎?」
沒有國民,何來國家?這是新鮮人的新思維,也是民主國家每一個執政者都要有的共識。當然日本絕非民主國家,所謂選舉,亦非一人一票的真選舉,但朝倉的智囊是阿部寬飾演的韮澤,韮澤懂得為朝倉製造人氣,動員沒有選舉權的民眾投注熱情,使朝倉深信自己是平民總理,站在平民立場去從政,竟把民主思維帶入日本政壇。
國家若認了錯,下一步便是天文數字的賠償。而這樣的先例一開,後果不堪設想。官僚逼問朝倉,「即使國家破產也在所不惜?」朝倉說,「既然國家做錯了,就要承擔責任。」
十年前的舊台詞,聽起來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肯反思的民族,才能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