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花生唔食,罪大惡極」,網紅的公審潮文這兩日鋪天蓋地,仙翁當然也湊熱鬧看個究竟。劇情簡介:網紅在海港城購物,逛着逛着,紙袋裂開,物品散落,狼狽不堪,即衝入餅店向店員說:「唔好意思,可以借我一個紙袋嗎?」按網紅所說,店員反應是:「斜眼+西面答『無喎!』」現實事件在「無喎」結束,網絡風雲卻在此刻變色。網紅把事情推上粉絲專頁,公開餅店名字和時間地點,以一貫八婆口吻,連珠炮發罵店員無禮,更指該店蛋糕是垃圾。最初是粉絲留言,支持者眾,但不消一天,形勢大逆轉,幾千個反對留言水淹三軍,主場之利也無濟於事。
很多人沒留意,這其實是兩件事,並非一件事。若網紅所說屬實,店員的確無禮貌兼無同情心;從生意角度看,西口西言影響公司形象,也不夠專業。這是一件事。另一件事,則涉及有無必要發文炮轟,以及如何炮轟等問題。網紅寫「無喎」之後,接以此句:「嘩,呢一刻,我終於相信自己返咗香港。」頗為幽默。若文章於此戛然而止,儘管喪失潑婦罵街的氣勢,但這樣速寫香港商場的一幕,意在言外,倒不失為一篇格調不俗的小品文。可惜他把話說得太盡,結果招致反噬。以上兩事應該分開討論,也許兩件都錯,或兩件都對,視乎角度。我這兒想講的,是第三件事:網上公審該注意什麼?
很奇怪,公審玩了這麼多年,似乎仍有人不知道「公審第一定律」:公審人者,人必公審之。因此,夠膽發起公審的人,若非厭世睇唔開,就是藝高人膽大。近年被「反公審」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凡事皆有兩面,怎可能幻想全世界站在你的一邊呢?若不幸被反公審,又自問理直氣壯,最明智的做法是「三不」:不刪文、不block人、不解釋──留言不會止於智者,但肯定止於沉悶。最糟糕的回應是曲到圓的「道歉」,真的,若對家有高手,可以令你曲到斷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