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試卷今年選了一篇《孤獨的理由》,要考生讀後答問。該文作者林黛嫚是臺灣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看過試題之後,笑稱難答。我於是找《孤獨》一文來看,邊看邊歎息:那樣的文字,要考生當作經典來分析,真是難為了他們。
請看原文第一段:「你第一次看見他,他坐在客廳的藤椅上,那一組五張,圍着一張藤製圓几,他坐的那張藤椅正對着一架十四英寸黑白電視,見你進來,他瞪着小小螢幕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七句話,四個「他」,兩個「你」。而主詞第一句是「你」,第二句是「他」,第三、四句是「那一組五張」,第五句是「那張藤椅」,第六、七句則變回「他」,凌亂無章。原文那六十九字,用五十七字改寫,應會易讀一點:「第一次相見,他坐在客廳藤椅上,正對着一架黑白電視:藤椅一組五張,圍着一圓藤几。他見你進來,依然瞪着十四英寸的小螢幕,表情絲毫不變。」
《孤獨》一文作者顯然不知道,文章貴乎簡練。請看以下一句:「你可別被衝鼻的臭味以及向着人撲過來的蒼蠅給嚇壞了。」這二十四字,可省去七字:「你可別被衝鼻的臭味、撲面的蒼蠅嚇壞了。」原文「被」、「給」二字同義,不應並用,但作者竟然還有這樣的句子:「你們杯酒觥籌,幸福無限。」按觥是酒杯,籌是酒籌,中文只會「觥籌交錯」,「杯酒觥籌」卻不知應怎樣解釋。
香港、臺灣的中文程度,於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