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的語言水平 - 李純恩

高官的語言水平 - 李純恩

看到一段香港政府高官的訪問視頻,講勞工和社會福利,話是算說清楚了,但說得很累贅,如果不是看着視頻而只是用耳朵聽,就如一個男人絮絮叨叨重重複複在重播一條錄音帶,如果你有心把他說的每句話記錄下來,一定會發現句子不通順,上下不連貫,詞滙很少。他總是將「評估」說成「量度」,「量度」在職窮人的入息水平,「量度」退休人士的生活水準──令人聽了覺得他像個裁縫或水喉匠,整天拿了把尺又量又度。
這也是許多高官的語言水平,雖然學歷都不差,有些還是博士,但一開口,你就會發現好好組織一段語言,對他們來說卻是件難事。他們日常說話應該不是這樣,因為日常說的是「家常話」。但一接受訪問,就覺得要說得體面才符合身份,然後開始用「書面語」,這一下就露底了。
就像前特首曾蔭權,他一正式發言,就會將廣東話的「嘢」字改成「東西」,「呢件東西」、「嗰件東西」一段話也變得非常礙耳,不知他在說什麼東西。
詞滙的貧乏也是令高官語言貶味的一大原因,加上北風南漸,大陸樣板名詞入侵,語文水平和品味不高的香港高官以為時髦,爭相使用,「打造」這個,「樹立」那個,加個「平台」,就可以「量度」,但不許「出軌」──說出來的話更加不倫不類。
語言組織能力好的人,你把他說的話記下來,加上標點符號,就是一篇文章。語言組織能力差的人說一段話,將之記下來,會是一首蹩腳的新詩。香港高官裏,有很多新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