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新會沙煲兄弟情 越菜館的男人浪漫

【飲食籽】新會沙煲兄弟情 越菜館的男人浪漫

【飲食籽:識食惜食】
「Bromance」是指男人與男人之間(非性關係)的感情聯繫,俗稱為「男人的浪漫」。根據外國大學研究發現,男人在「Bromance」中獲得的情感滿足,遠遠大於在女伴身上獲得的情感滿足感。這個結論難道引證了俗語所說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中環開設越式餐廳的李俊華(華哥)與陳德根(德哥),相交20年,「Bromance」帶他們走過患難富貴,一同實現夢想。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又有多少人能陪你走過兩個十年?

今年35歲的華哥與33歲的德哥是中環一間越式餐廳──鳴越越式料理的老闆,一個負責樓面,一個負責廚房,工作時各有崗位,說話不多,看似冷漠,其實全是默契。皆因他們不是一般的生意夥伴,而是相識廿載的沙煲兄弟。

做生意,難免有爭吵,下班後的一支啤酒,兩人的悶氣亦一掃而走。

來港後多做粗活 轉投餐飲業由低做起

兩人同是新會人,識於微時,是同村兄弟。出身於大陸農村家庭,跟當年大部份人一樣,自小都有一個香港掘金夢。90年代初,14歲的華哥跟從家人來港,兩人自此分隔中港,當年通訊及網絡均不發達,想不失聯,靠的就是紅磡街邊的一個電話亭。「當年屋企邊有IDD,又冇網絡,惟有落屋企樓下電話亭打長途電話。」華哥說。當年兩人「搵朝唔得晏」,但一個月仍會堅持聯絡兩次,由談讀書,到談工作。
自知不是讀書材料的華哥,在香港中三畢業後便早早投身社會,做過地盤、三行、洗碗、倒垃圾,雖然全部都是「下欄」工作,但從不灰心,他說:「老實講,字都唔識多隻,唔通妄想自己揸筆搵食?當然只能夠做粗重工夫,做得粗重工夫,一定辛苦。但我份人樂觀,覺得只要努力,一定餓唔死。」終於,他投身餐飲業由低做起,從樓面、部長、主管,最後爬上經理。從執枱變管數,一切都來得不易。五年後,德哥拿到單程證,當年他19歲,當時即將要行的,正正是華哥曾經行過的路。此時身為過來人的華哥,為好兄弟到處搭路,望他能比自己當年稍為走得輕鬆容易一點。經華哥介紹,德哥在一間越式餐廳做學廚,邊學邊做,總算是一門手藝。華哥說:「我當時同佢講,衰仔,畀心機,捱到上大廚,同你夾份開餐廳。」就是因為這一句說話,兩兄弟便向着同一個目標各自奮鬥。

十年努力終成大廚 兩人兌現當年承諾

十年過去,早已成為大廚的德哥練得一手好廚藝,養活自己,亦深受客人讚賞。想起當年的承諾,華哥於是辭去工作,拿出積蓄,與好兄弟一同實現老闆夢。他們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不善言辭的德哥可以專心留在廚房,對外的一切,就由華哥負責。下錯單,出菜慢,偶有爭吵,但下班後用一樽啤酒就可以解決。談不上大富大貴,但卻終於實現了當年的一句,「我哋將來要做老闆,唔使再俾人『蝦』」。

相交20年 最緊要「不計較」

「你又怕蝕底,佢又怕蝕底,朋友怎能做得成?」談到兩人相交20年的法門,華哥道出最重要的四個字,「不要計較」。訪問完結前,問到最後一條問題,「你們有甚麼說話要跟對方說?」兩個大男人,尷尬低頭,最後也是由較善言辭的華哥開口,「我覺得能夠交到這一位朋友,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我感到非常榮幸。真的是很好很好,很好,很好。」這四個「很好」,道出一切。

新移民不易做,德哥(右)由通渠倒垃圾,終能捱到揸鑊鏟,一門手藝得來不易。

辣椒膏炒青口 $98

越南火車河粉(二人用) $118

香茅炒蝦 $108
華哥「賣花讚花香」的說:「阿德嘅香茅炒蝦,我一食就知,掂呀!」

因十年前的承諾,華哥(右)辭去工作,拿出積蓄與好兄弟實現老闆夢。

當年通訊及網絡都不發達,兩人相隔兩地要不失聯,全靠這一個電話亭。

鳴越越式料理
中環德輔道中144-148號安泰大廈地庫

採訪:張靜雯
攝影:蔡政峰
編輯:彭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