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Leadership)與管理(Management)這兩個詞彙很多時會互換使用,但有定義上的分別。「領導」兩個字拆開就是「帶領」與「引導」,是有目標與方向性的;「管理」則意味着運用一定的權力,確保一切順理地發展。
所謂的領導者,最基本的定義就是有追隨者的人,會積極帶領一班人往一個目標進發。最成功的領導者,勇於創新、突破,也能夠啟發其他人,並得到他們的信任。必要時,更需要冒一定程度的風險。另一方面,管理者則注重於執行領導者的大方向,有才能的管理者很懂得細微觀察每一個人及整個系統,作出適當的調節。
當然,有些人較強於領導,有些人則很適合管理。一個機構裏,兩者都同樣重要,有強烈領導特質的人,會時時刻刻想突破常規,可以啟發其他人,把這些人放到適當的位置,便能增強整體的動力。至於管理者的選擇,則要考慮到每一個人的性格,所謂「人夾人緣」,每個圈子的文化都不同。有時候,就算個人的才能突出,也不一定能夠融入被委派的部門。因此,人事上的分配,往往要透過深入細微的觀察,才能拼出最完美的拼圖。
歸根究底,所謂的領導才能,其實是領導自己的能力。當想達到一個目標時,有多能帶領自己,有多能引導自己?譬如說,如何去游說自己去面對一直逃避的工作,迷惑的時候找回自己的方向,或堅定地衝破重重困難,這些都反映了自己有多能領導自己。有能力為自己爭取,才能夠為別人謀福利。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帶領大軍攻佔合肥城久攻不下,他知道劉伯溫曉天文、精兵法及奇門遁甲之術,於是問他有甚麼良策。劉伯溫認為就算自己本事再強,也不能偷天換日,於是建議朱元璋退兵,令朱元璋不滿。劉伯溫反思,想到類似的情況已重複了好幾次,雖然很多時是形勢所逼,但也因一時的執見,或因明哲保身而選擇退卻,難免有損志氣。世上沒有甚麼是有必勝的把握,更重要是如何把生平所學,用心運用出來,所以與其說上天不眷顧他,倒不如說是自己沒去積極爭取。劉於是重新激勵自己,決定再放手一搏……朱元璋多次比喻劉伯溫為他的「張良」,劉最後成為開國功臣。值得學習的,就有這種領導自己、自強不息的精神。
Leon Ho
Lifehack創辦人
http://lifehack.org/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