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及衞生局早前公佈2017至18年度本港精神病患者數字,18歲以下精神病患者增加至近3.4萬人,比上一個年度多5%,當中自閉症和過度活躍症患者人數急升,惟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仍長達兩年。有立法會議員促請港府正視精神病年輕化問題。
議員促撥10億分流至私家診所
食衞局上周四就本年度開支預算回應財委會查詢,公佈2017至18年度全港精神病患者數據,當中18歲以下精神病患者增加至33,900人,比上一個年度多5%。專注力不足和自閉症患者人數佔最多,分別有13,600和11,300人。
雖然新症持續上升,但醫院人手未相應增加,精神科醫生在2017至18年度只增兩名,共351人。醫管局轄下醫院中,除新界東,其他聯網醫院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大增,以九龍東聯網最嚴重,由96星期延長至111星期,被評估為病情穩定的患者,平均要等兩年多才獲診症。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醫院長期人手不足令精神科醫生流失率高,「焗住10分鐘內睇一個症,其實挫折感好大,但又一定要咁做」。他早前已去信特首林鄭月娥,要求獨立增撥資源予精神科,設額外津貼鼓勵醫生加班和增聘人手。他又建議加強公私營合作,增撥10億元資助精神病患分流至私家診所,以「去私家診所睇病,返醫管局攞藥」形式,減輕前線醫護負擔。
■記者梁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