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春氣通肝 宜食「酸」味補肝氣

【科健籽】春氣通肝 宜食「酸」味補肝氣

【科健籽:養生食經】
古人提倡食療養生,當中最主要的概念就是「藥食同源」。所謂藥食同源,是指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發現部份食物也具有治病調節體質的功效。古代醫家將中藥的「四氣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分有辛、酸、甘、苦、鹹,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不同的效用,如同《素問》裏所指:「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辛散,意指辛味的食物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通常用於外感表證和風寒濕邪。辛味的食物包括:薑、葱、蒜、白蘿蔔、胡椒、酒等。這解釋了為甚麼很多人初起感冒,有稍微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時,喝喝薑水、葱水,發發汗就好了。
酸收,意指酸味的食物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對泄瀉、遺尿、久咳、多汗有一定幫助。酸味的食物包括:番茄、蘋果、橙、檸檬、山楂、醋等。一般而言,五味入五臟,「辛入肺、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鹹入腎」。現在正值春季,春氣通肝,進食適量的酸味食物可以補益肝血,助肝氣正常的疏通條達。
甘緩,意指甘味的食物有補益、和中、緩急止痛的作用,能治療虛證及痛證。甘味的食物甚多,其中包括:蘋果、香蕉、紅棗、桂圓、南瓜、蘿蔔、蓮藕、羊肉、牛肉、粳米、糯米等。我們在生病後習慣食粥,主要是因為病後脾虛體弱,而粳米粥這類甘味食物既容易消化,亦能補虛。
苦堅,意指苦味的食物有堅陰的作用,同時亦能清瀉火熱、燥濕,適合熱證、濕證的病人。苦味的食物包括:苦瓜、白果、杏仁、茶葉等。很多人在夏天會用苦瓜炒菜,因為它既能清瀉內熱,亦可燥濕健脾,以振食慾。
鹹軟,意指鹹味的食物有散結、潤下的作用,通常用於有便秘、結塊的病人。鹹味的食物包括:鹽、豉油、紫菜、海蜇、海帶、蝦、蟹等。在治療甲狀腺結節時,中醫經常加入昆布等藥,就是因為鹹能軟堅。
以食療達至保健養生雖越見普及,但食物並不能完全代替藥物治療,而且還需因應季節、個體差異而作出改變,因此如果大家對於藥膳食療有任何問題,還是應該問註冊中醫師。

撰文:陳曉昕

編輯:謝慧珊

中醫師陳曉昕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