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格林兄弟是童話作家,但其實他們在世時更加為人所知是其怪癖的生活方式,兩兄弟一輩子和彼此生活在一起,其中一個終生未娶媳。在德國歷史上他們則是「哥廷根七君子」成員,這七個學者因為抵抗王意維護憲法而被革職甚至流放。更令我折服的,是他們窮盡畢生之力編纂了一部至死也沒有編完的字典《德語詞典》。
1838年,就在被漢諾威國王從哥廷根大學革職不久,語言學家格林兄弟接受書商委託,着手編纂德語詞典。那時,距離馬丁路德奠基標準德語已經有三百年。格林兄弟立志要為每一個德語詞彙設定條目,尋找它們在文學、藝術、平民生活等各個維度被賦予的意義。
簽訂合約時,格林兄弟預計十年後可以完成。21年後,威廉姆.格林在完成D字卷後死去,再四年,雅各布.格林寫下生命中最後一個條目Frucht。他們的朋友接過餘下的工作。不久鐵血宰相俾斯麥決定提供國家財政補貼,一直到一戰,詞典都被作為民族主義工程持續進行。兩次世界大戰幾乎終結了這部詞典,通貨膨脹、人員短缺、檔案流失,還好在美國和蘇聯介入下,詞典在哥廷根和東柏林兩地同時繼續。1961年,大功終於告成,西德的語言學家專程前往東德,與他們遠程合作的共產主義同志會面慶祝。
123年後,歷經幾個德國之後,詞典面世,共有六萬多卷,重一百多斤。可出版並沒有為這一切畫上句號,人們發現由於歷時過久、作者太多,詞典的不少條目已經過時,又有風格不統一的問題。到今天,這本已經數字化的《德語詞典》還在被不斷纂修,不知道它還會見證多少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