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倍晉三政府致力開辦所謂道德科,培養學生的「愛國心」,今年行於小學,明年擴及中學。有日本學者不以為然,擔心束縛學生思想,這當然不是杞人之憂。
日本老一輩應該還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家庭有壯丁戰死者,會獲贈「愛國軍人之家」匾額,掛在門前,路人過者必須止步敬禮。不過,戰爭末期,「每走過一條街,幾乎都要止步敬禮五、六次,這止步敬禮規定已難嚴格執行」(Tim Healey著Life on the Home Front第六章)。「愛國」無非獨裁者的民眾催眠藥,當年的日本帝國、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等,都是例子。難怪英國大詩人波普(Alexander Pope)說;「愛國者都是傻瓜,歷來如此(A Patriot is a Fool in ev'ry age)。」十九世紀末英國首相羅斯伯里伯爵(Earl of Rosebery)也說:「論詞語,最遭作踐者,無如『愛國』(There is no word so prostituted as patriotism)。」
中共對日本政府重振軍國主義的舉措,例如參拜靖國神社、修改和平憲法以便整軍經武等,一般都多番警告,聲色俱厲,偏偏對安倍晉三政府的「愛國教育」,卻似乎有口難言,原因應不難明白。去年中共頒布的《國家法》,就明言「中小學應當將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今年三月二十日,習近平在人大會議上致詞,也說「要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愛國精神」。波普以及羅斯伯里之論愛國,真是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