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列席爸爸手記】
測驗季節的落幕,便是派卷、對卷的日子。我家孩子對測驗、考試雖會緊張,卻沒太大的壓力,他們與本屆DSE中文科考核文章原作者一樣的看法:分數是會過去的,讓更重要的東西留下來吧!所以他們多能用平常心去面對成績,對不及格的分數也可以處之泰然!當然,每年的程度有深有淺、個人狀態也有不同,不能保證溫習過後定必能取得所期望的分數。我只着眼於他們能否把自己所掌握的都展現出來,把能力以內的題目答對,而取得合理應得的分數。
家長簽署過後,我也愛看他們常識科的試卷,因為這科可算是所有科目中最難掌握的,除了需要熟讀課文外,也要留意新聞時事,才能取得高分。翻看老大的試題,其中一條最吸引我的題目,便是問及有關「一地兩檢」的事宜。雖然老大錯答紅磡為一地兩檢之地,但有趣的是他竟在考試期間,花時間在試卷寫上「反對一地兩檢!違反基本法!」還加了一個嬲嬲樣給它!這是一個十分鮮明的政治立場表達,在考試題目的設定上跳出框框,其答案比所要求的標準更見豐富。當然在填鴨的制度下,這樣答題並沒有得到任何額外加分或嘉許。
以我所認知的教育,在每個階段也需有其重點,以配合學童成長的需要。學前教育着重培養自理能力、品德及正確的價值觀;小學是吸收知識的階段,培養學習的興趣;中學階段學習批判思考及邏輯思維;大學則培養自我發問及解答的能力。當中,各階段性的考核只能釐定各人在背誦上的準繩度,能在各科中取得高分已是不俗,若能擁有更高年級之知識則更屬資優。而我對資優的定義截然不同,不着重知識而着重能力及技能,能擁有更高年級的學習能力,不比能儲存萬千資料的電腦更優越麼?
當然,天資由天賜,成就則要看他們之後十數年的努力。身為父母能做的,便是觀察子女們的長處,不斷提供機會讓他們發展所長,放手讓他們去闖出自我新天地,而這也許是一個並不平常的常識。
註:我對於兒子在試卷上的畫蛇添足深表遺憾,若社會上各高官、賢能可認真地研究、討論、或處理一地兩檢的法理基礎,定必能釋去我兒心中之疑惑,亦能減除一個香港小孩在該認真應對之事情中的幼稚行為。
親子小點子——請半天假陪孩子上學
在香港各處,定必會有父母會因子女默書、測驗或考試而請假,協助他們在學業上爭取好成績!不過,對小朋友而言,他們寧願父母能抽多點時間陪伴,而不是一起溫習。小孩子其實很喜歡父母能陪他們一起手牽着手,跑跑跳跳的回校,或是能在路上講這個、談那個,訴訴心事。
若能父母能隔月,甚至乎是每月抽起半天年假,或是補放超時工作的假期,陪伴他們回校上學,定必會使子女感到無比歡愉,這是十分優質的親子時光。他們會十分享受這段獨特的時間,也珍惜能一起的光陰,最後以聽話、順服為回報。
不過,父母們請記着,要陪就得全心全意、真心真意、一心一意,不要邊走邊打電話唷!
撰文:列氏
八年的全職爸爸生涯,有苦有甜,有血有淚,想過放棄,勉力堅持,為在兒子的生命路上,曾作主席,現今出席,將來只需列席,但從不缺席。
編輯:彭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