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吃三兜五月糭 - 鄧達智

情緒病吃三兜五月糭 - 鄧達智

除了現代叫法:「飲食失調」。
着實無法解釋;再餓的人都不會連吃糯米並不少飽肚材料做的三兜五月糭,更是那種久遠年代,料足餡靚,每條足足冇兩斤都斤半重的新界鄉下人自家製廣東糭子。
你未試過?
也未見過任何人這樣吃過,除了我家祖父、父親及我自己!
飲食失調,或飲食失衡都屬同一回事,情緒也可能關連遺傳基因,不關乎有得食、冇得食、肚飽或肚餓。
並非什麼大富大貴,總算家有餘糧,何解饞嘴若此?現代專家說法,飲食失衡關乎心理,關乎精神狀況,大吃淫吃;功能在於平伏心情,無論填補精神空虛還是情緒激動,肯定存在着一定的舒緩功能。
當我身材仍然相當苗條二十出頭的大學二年班聖誕節前,家中傳來惡耗:祖父因心臟疾病中風,亡於不算高齡七十歲;自此發誓,不讓自己肥胖,嚴控走上祖父因肥胖引發的早逝,當機立斷,此後半生飲用咖啡或茶,拒絕加入砂糖。
抗拒的不是早逝,生死有命;而是飲食不檢點引發損害身體健康,來到晚年定必辛苦自己,麻煩人哋。此後,在食物與體重之間爭鬥數十載,只因心理使然,為食情況從未減少過,保持體重重任,成績毀譽參半,唯值得安慰切除乙結腸癌並不短的一段大腸,引致身體功能不再一樣之後,自發更嚴厲監管飲食,自此體重縱使有變化,也不再過態;腰圍維持在醫生認可6呎身高32-34吋之間。除了生理狀況,相信平穩的情緒才是飲食均衡的最佳導航;有人說過:太多夢想會令人肥胖,只因美夢不成真,不斷以食物填補,往往超額進食以令危險性過態體重。
不少人着眼於飲食失調引致肥胖的問題與現象,卻疏忽了經常性隱形兼非常危險的厭食症,尤其以為身材完美便是瘦的追求者,減吃過態漸次拒絕進食,精神嚴重不振的困擾者們,瘦得皮包骨之外,女的經期不正常甚至消失,男的喪失性能力者比比皆是,以及血壓過低失救死亡的個案並非不尋常!
精神科醫生黃宗顯將會與我並馬恩賜,於明晚、星期四晚十一點至凌晨一點,於香港電台一台《講東講西》,用精神科角度探討肥與瘦並《飲食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