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媽媽 - 陶傑

婆婆和媽媽 - 陶傑

除了「犯賤」二字沒有英譯,中文的「婆婆媽媽」一詞也沒有。
無論「犯賤」還是「婆婆媽媽」,都是中國人社會常見的性格文化。婆婆媽媽與見識或器量有關,尤為廣見,就某小事情嘮叨不絕,小事化大地糾纏,即粵人所稱之「拜神唔見雞」,是否令人煩厭,視乎受滋擾的一方是日心情。
一日清晨駕車,聽見官府電台一小時的新聞。本地新聞只反覆講一件:一個印傭將嬰童洗澡片網絡直播,以不誠實管用電腦罪,被囚三月。
這種新聞本來二十秒講完已經足夠,但電台新聞部僱了許多人,做了許多「深度報導」。首先是訪問香港一個外傭僱主協會的師奶會長,認為判得太輕,播出其聲帶:我認為判三個月實在太少呀,對外傭不夠阻嚇性。你這樣將幼童洗澡的片段播出來,完全不負責任,還露出性器官,明明已經警告她不要亂拍的嘛,我們為人父母的覺得很憤慨。出獄之後應該遞解出境,永遠不再錄用,以儆效尤……諸如此類。
然後又訪問另一個,覺得判囚三月夠了,應該給予自新機會。兩個人發表反應,就佔了三四分鐘。
由知識分子馬克斯主義社會科學的角度,重判這位印尼女傭入獄三月,有點階級歧視成份。這位女傭確實不對,既然講「深度」,應該訪問一下外傭的協會代表,或者找一位女性主義者的鬼婆,對此判決,必另有一番高見。但是電台沒有,如此一面倒的觀點,就令人有婆婆媽媽之感。
然後是某西醫被指診斷幼嬰手指出意外,幼嬰的左手無名指因包紮時沒有露出指尖,血管壞死,切截了一小部分手指。西醫被判停牌六個月。同樣三四分鐘指責該西醫不負責任的訪問,西醫本人上訴,卻被滅了音。
然後是所謂報章摘要,那幾份報紙,頭條也報道這兩條所謂大新聞,播音又將同樣情節「引述」一次。我看看時鐘,這兩件大新聞,佔時二十分鐘。
懂得廣播的就知道,這是浪費Air Time,管新聞的高層不辦事。這一天有更重要的事在發生:中美貿易、敍利亞危機,都比這種瑣事更值得細講。聽得悶出鳥來,轉台聽英文台古典音樂,一面想:婆婆媽媽英文怎講?Grandma Grandma and Mama Mama?隨着中國軟實力外擴,此詞緊急須如Dama,大媽,收入牛津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