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女兒同學的父親從新加坡給我帶了一罐「白新春茶莊」的茶葉,那鐵罐有餅乾盒那麼大,裏面茶葉獨立包裝,一小紙包一小紙包,一罐有五十包。每次喝一杯用半包茶葉,茶味香醇,很是喜人。小朋友知我喝得高興,每次她父親到新加坡,都嚷給我再買,於是斷斷續續喝了好多年,也記住了「白新春」這個名字。
這次到新加坡,女兒提醒我要不要買茶葉,便在網上查好了地址,坐車到了唐人街,找到「白新春茶莊」。茶莊門面不大,專門焙製武夷山、安溪出產的紅茶,店堂裏茶香怡人,那茶卻名:「不知香」。一九二五年開業,很快就可以叫「百年老店」了。他們裝茶葉的鐵罐子也古意盎然:四方一個,每一面都印了內容。一面是童牛圖,一個牧童騎在水牛身上,配兩句改寫的清明詩:「借問香茗何處好,牧童遙指白新春」,那是茶莊的商標。一面是茶莊介紹。一面是茶莊中英文地址電話。還有一面印了招牌「著名不知香」,且有包裝紙上的六句詩「不知香則味,數里喉亦香。高山乏人徑,梁山亦有人,泉聲煙危石,日失冷青松」,除了第一第二句,其餘似通非通,讀來不明其意,與其說是詩,似乎更像咒語,但混搭在一起,則也古色古香,滿是老南洋的感情。
南洋多福建人潮州人,都講究飲茶,熱帶地方,人都慢活,室外艷陽高照,室內半暗半明,一陣過堂風,一壺香醇巖茶,悠悠可打發半日時光。看着「白新春」那個紅紅黃黃的茶葉鐵罐,便有以上聯想。不由記起電影《情人》,越南闊少跟英國落魄少女在臨街老房子裏肉搏之後大汗淋漓,此時若有一口這「不知香」,必定勝如甘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