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拒做樓奴奉上逾800萬首期 音樂魂開夢幻Live house

【專題籽】拒做樓奴奉上逾800萬首期 音樂魂開夢幻Live house

【專題籽:港情講趣】
當今世代,有人甘願為幾百呎蝸居燃燒生命,有人卻拒絕當樓奴寧願任性,為怕老來對着四面牆,慨嘆一事無成。三位各自有專業的八十後,卻奉上各自買樓的首期,合共斥資逾800萬元,上月在大角嘴利奧坊民居地舖開3,000呎Live House「Lost Stars」,浪漫地給多面樂壇一個華麗舞台。

「我們選擇開地舖是覺得香港音樂或本地原創音樂人光明正大,只是平時在所謂的樂壇,大家只知道流行音樂和追星,其實香港還有人玩爵士樂、古典音樂、acapella甚至南音等等,他們也是樂壇一部份,我希望這裏會讓大家見到多面的香港樂壇。」三位一體股東之一的鄭淵汝(Natty),說得義憤填膺,以前曾替旺角出名live Cafe「呼吸咖啡」統籌live show的她,不忘補充一句:「香港有很多音樂人已準備很久,只是欠缺舞台讓他們發光發亮。」
Lost Stars名字取自電影《Begin Again》主題曲,電影講音樂人發憤路上的故事,感動了股東之一的梁迪倫(Dylan),以此作心血的名字,他是這家live house的始作俑者。
「我開了很多家連鎖咖啡廳,一直認為咖啡廳要發生文化事情。」從22歲開始構思有自己的咖啡廳到26歲夢想成真甚至成了連鎖咖啡店老闆的迪倫,由創業第一天已希望自己的咖啡廳可以舉辦文化活動,例如音樂會或旅遊分享會,最後決定連同Natty與做舞台音響設計的馮璟康(King Kong)組成鐵三角追夢團,以一個新品牌開規格嚴謹的live house,三人在市區物色了許多地方,最後決定落戶新舊交替的大角嘴,在車房滿佈的社區開3,000呎的live house。

(左起)梁迪倫、鄭淵汝與馮璟康各有專業,卻因為音樂而相識,最終一起斥逾800萬在大角嘴開live house「Lost Stars」,建立有態度和質素的音樂場地。

Lost Stars可以不收租場費,入場門票與租戶對拆,Natty說,「我對音樂人唯一要求就係唔該努力練歌,質素夠我哋先會畀你玩。」

採訪當晚表演的是Vincy Chan(左),她本身是位設計師,台上卻變身爵士樂人。

原是舞台音響設計師的King Kong,甘願推了大部份job,助陣Lost Stars為音樂人推聲,燈光、拉線、隔音等雜項一腳踢。

3,000呎大角嘴地舖 做足隔音喇叭40萬

說追夢很廉價,甚至一文不值;活於現實卻很昂貴,呼吸彷彿都要錢。實現夢想,「其實在香港做live house很艱難,要申請牌照、承受租金或各方面支出都很困難。」埋單沒想像中浪漫,因為live house位處民居樓下,他們不想滋擾附近居民,舞台和整間live house裝修都與別不同,音響當然咋舌,台上一對喇叭動輒都40萬,為了令每一個角落聲音都無差異,令所有觀眾得到相同體驗,King Kong特意選用了兩個分別橫向覆蓋70度直向50度的喇叭,為了更好的隔音,全店的柱和牆身做了很多龍骨再放了高密度的棉花。開舖過程嚴重超支是挑戰,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又怎會這麼簡單,第一天試業上天就給他們一個大考驗。
「試業第一天我們接了一個結婚派對,前一晚附近卻有工程意外發生,商場爆鹹水喉,某些舖位都浸了,晚上接到電話,我們全部人戰戰兢兢趕回去,好驚鹹水浸了新鋪好的地板,幸好我們這舖位安然,我們鬆一口氣如常去預備200人的結婚派對。」
歌有自己的命運,Live house都有各自性格。在Lost Stars食飯睇show,要嚴守主人的house rule:表演時段不點餐,不入新客,音樂人演完才維持下單,進餐和欣賞演出梅花間竹地每隔20分鐘各自進行。Natty解釋:「規矩都是出於對樂手的尊重,他們演出不是當你食飯的背景音樂,我們也付足演出費與樂手,而且陳奕迅與不知名素人的價錢都一視同仁,音樂不應分高低,只有你喜歡不喜歡。」
「不知道是否很儍,事到如今也不能胡思亂想,惟有繼續走下去。」Natty說,迪倫補充。「現在香港是有錢不如買樓先,年紀都在30歲以上,各自把買樓的首期投進這件事上面是很冒險的。但我們想:如果我們現在不去做,再過幾年當大家的小朋友出生了,我們更加不夠膽去做,團火也熄了。我們知道有危機,但我們都決定人生在世博一博。」

華麗舞台要付代價,單是一對喇叭動輒40萬。

因為位近民居,Lost Stars的柱和牆身做了很多龍骨再放了高密度的棉花,用來隔音免滋擾居民。

介紹潛質音樂素人 餐飲做「相睇」媒界

三人都說音樂在他們的生命份量很重,「對我們而言音樂好像一個朋友,如果Lost Stars可以多介紹音樂人做你的好朋友,我們覺得很好。」從沒受過正統音樂訓練的Natty,卻自豪自己是個奄尖的聽眾。「香港如此繁忙,很多人下班便塞着耳朵聽歌,找一段自己喜歡的聲音陪伴自己歸家的一段路。」
Lost Stars既是表演場地也是餐館,Dylan解釋做餐飲除了因為應付高昂的租金,也希望大家可以像「相睇」,「你因為美食而來不小心認識了樂手,反之亦然,希望這種循環能幫助配對的發生。」為提高格調,他們邀請了一班在中環工作的廚師,有些甚至在米芝蓮餐廳做過,食物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宣言。
三個朋友因音樂而結識,因音樂找不到舞台而結下合作的緣份。「嘩!音樂對我們很重要,我不懂形容,由小到大遇到許多不快事,總難向友人說千次百次,沒人跟你傾訴時,是音樂伴我走下去,代我安慰自己。」
Natty忽然感性起來。「我經常被問到,有甚麼出名的歌手會來表演?我反而有點反叛,我想帶一些香港很有潛質的音樂素人在這裏表演,你未必知道他是誰,但你來到聽到他唱第一句或者玩了一段,你會問我他叫甚麼名字?為何我不知道有如此好的音樂人在香港?我希望帶給香港人驚喜。」
香港做音樂被視為搵唔到食的一族,工廈live house又像游牧民族不斷被趕,在灰地土壤中掙扎求存。「這些都是Lost Stars,被遺忘的星星,或者有白領路過在這裏喝杯酒聽聽歌,突然勾起回憶:係喎,我都曾經拉過小提琴,好有衝動再拿起琴拉兩下,此已足願。」Natty說。

Lost Stars邀請了一班在中環工作的廚師,有些甚至在米芝蓮餐廳做過,食物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宣言。

Lost Stars
大角嘴利得街11號利奥坊一期地下506號舖
採訪:鄭天儀 
攝影:張志孟
編輯:謝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