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桌球世界,只有一項世界錦標賽。你贏得本周六在英國設菲爾德開鑼的世界賽,你就是世界冠軍,其他都是非職業或業餘的。1998年10月,傅家俊(圖)轉為職業球員,並參加首項職業賽事。至今,他仍是世界巡迴賽內唯一港人。今季巡迴賽總獎金創新高至約港幣1.5億元,並於全球舉辦近30站賽事。
如何成為職業桌球手?其實人人皆可,沒年齡限制,亦無分男女。以今年為例,只要你於五月中、由世界桌球總會主辦的Q School三輪資格賽任何一輪殺入前四,即可獲得未來兩年職業巡迴賽的參賽資格,意即每年共有12位新人。近年,唯一獲得職業賽參賽資格的女將,就只有11屆女子世界冠軍伊雲絲。她於2010年首獲職業資格,可惜18連敗後喪失了。2013年,由於她在Q School表現出色,續以業餘球員身份參加無錫精英賽資格,成為首位躋身職業賽主賽圈的女球員。2017年,她在世界賽首輪外圍賽128強擊敗Robin Hull,成為首位於職業桌球世界賽勝出的女球員。
有志氣的,當然轉為職業球員。正如去年底奪得美國LPGA職業巡迴賽參賽資格的陳芷澄,截稿前,她今年已參加六項賽事,一半make cut,最高第58位,暫賺取約六萬港元獎金。轉職業的路一定難行,但與其連環稱霸業餘賽事,不如冒險將目標放得更遠,這才是真香港精神。
文: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