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共力量包括港澳辦、中聯辦、特區政府、建制派議員、香港及內地的親共媒體,加上數不清的香港民間組織,聯合起來對我展開了為期近十天類近文革式的批鬥,單單因我在台灣發表了那根本不是港獨的所謂港獨言論。但到此刻為止,他們既不能以此把我送進監牢,因連特首也說我沒有觸犯任何刑事法律;他們也不能剝奪我大學的教席,因連港大校委會主席也說一天我未被判犯法,大學也不能對我怎樣。雖然我的確憂慮銅鑼灣書店事件有可能在我身上發生,我因而事先公開表明無意回到中國大陸和澳門,我的人身自由仍未受很大影響,只是有潛在的威脅。
那為何他們用了那麼大的力度去打擊我,結果我還是絲毫無損,那麼做這些東西是否枉作小人呢?當然,鬥爭經驗豐富的中共,它的政治招數,我這種普通人又怎能完全明白?我相信其中一個目的是要把我孤立,令民主派的朋友不敢與我走得太近,主要是因為我正在推動的「風雲計劃」。
非新「大台」 僅連繫同路人
或許中共以為「風雲計劃」是一個新的大台,所有民主派人士都會以「風雲」名義參與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區議會條例》第34條規定所有參選人須簽署聲明表明擁護《基本法》。將來選舉主任可如在立法會選舉般重施故技,向民主派參選人提問是否支持我,並用此來取消他們的選舉資格,因支持我的人就必不是擁護《基本法》,而我已被打為「港獨分子」了。
但若這真是中共要達到的政治目的,那它真的是枉作小人了。首先,「風雲」根本就不是一個組織,它其實只是一個意念,就是要在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有更多人參選,及民主派政黨派出來在各區參選的人及政治素人能在選舉時組成地區聯盟,以產生協同效應並刺激投票率,望高投票率能讓民主派取得超過一半議席,那就能把117個選委議席也拿到手,令中共再沒那麼容易操控2022年的特首選舉了。根本就不會有一個所謂的「風雲」大台,最終參選的人都是以個人名義及地區聯盟的名義參選,到那時候「風雲」根本可以不存在。
在整個過程,我只是扮演一種好像「政治紅娘」的角色,想方法把民主派政黨在各地區聯繫起來,及把政治素人與地區的政治聯盟聯繫起來。若這些地區的政治聯盟能建立起來,或是因我的工作,或是因聯盟成員的努力,「風雲」的精神已算是初步成功了。當一對新人因紅娘的工作而能最終結合,我想這對新人也不需為這紅娘在其他方面做的事而要承擔責任吧?
按着民主動力協調民主派政黨參選的資料,到現在為止,在全港452個民選議席,應會有近300人表示會在2019年參選。我且稱他們為民主派在這次選舉的「正規軍」。從2015年的經驗,「正規軍」的成功率只是約五成。若能透過由現在開始就進行貼地的地區工作、地區合作和聯合競選,並把2019年參選打造成反專制的關鍵一戰,希望能把成功率提升至六至七成。
現在我們還欠百多人才能填滿餘下的選區。我正協助一個民間團體公民聯合行動去籌辦有意參選的人的培訓班,第一期會在四月底開始,共四課。我們邀請了民主派資深的區議員及來自不同選區的現任議員,向這些政治素人分享經驗。第一期原計劃只有30個名額,現已超額。我們正計劃開辦第二期培訓班,名額也是30人。我已收到一些人表示有興趣參與,且不少是30多歲的中產專業人士。如果能在2018年內舉辦五期,而每期都滿額的話,那麼我們就有足夠人數參選了。這些政治素人或可稱為「新軍」,因他們的經驗、選區的情況,「新軍」的成功率可能只有三成。但即使如此,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已肯定可取得極大的政治突破。我們還會籌辦助選團的培訓班,希望能有更多人,雖未必會參選,但仍可投入力量幫助前線的「正規軍」和「新軍」,成為重要的後勤力量。
中共想透過今次批鬥事件來孤立我,能否成功,現還難說。但我希望各方也不用把「風雲」的焦點單單放在我身上,因「風雲」的真正精神,就是我們沒有放棄,會繼續用和平的方法,透過在選舉中衷誠合作,來取得政治突破,以此頂着專制的壓迫。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