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買了4月13日《明曲晚唱》演唱會的票,邀我去看。
沒有舞蹈員,沒有華麗佈景,不是在上萬座位的紅館而是在只有千多座位的演藝學院,舞台四周立有四個不大看得明白的抽象雕塑。
明哥不是選擇大家熟悉的歌曲,而是選擇他自己喜歡的歌曲,尤其是沒有怎麼流行或只流行片刻就淹沒的歌曲,但卻是他認為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都完美,以致覺得沒有在台上流傳太可惜的歌。旋律我是陌生的,但明哥的動人聲線、感情投入、自然演繹,使所有歌曲活起來。他還選唱了新進歌手Serrini的歌《油尖旺金毛玲》,講一個風塵少女,充滿香港此時的況味。選歌不選紅與旺,卻選美而弱。
大陸封殺黃耀明,卻有一批愛死他的歌迷,無論他在哪裏的哪一次演唱,都互通消息,結隊追蹤而至。在演唱會中,明哥邀她們上台談話。觀眾席有人問她們怕不怕在座有國安。她們說不怕。還說,無論高牆有多高,也擋不住陽光。
在唱出《舞吧舞吧舞吧》後,明哥講了整個演唱會最讓人動容的話。他說這首歌是當年為六四後大批被捕者所寫。20多年後,這種把年輕抗爭者送進監牢的事,伸延到我們城市中來了。他解釋舞台幾塊抽象的雕塑,是藝術家白雙全的設計。在雨傘運動後,白雙全在法庭旁聽了幾乎所有的政治犯審訊,畫下一張一張抽象的速寫,並據此製作這次舞台四周的雕塑,帶着政治隱喻的光與影。
雨傘運動後,爭取民主的抗爭運動陷入低潮。年輕人在挫折中尋找較激進的抗爭方式,那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強權乘機配合秋後算賬,利用司法程序對抗爭者報復。明哥明確地表示他站在所有受迫害的在囚年輕人這一邊,他不希望有理想的人變成順民,而議會中人變成舉手機器。他看到了、也警惕着這種使人擔憂的趨勢。但他說,只要不放棄自己追求的理想,下滑的趨勢會再次起動。
在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情況下,要離開香港嗎?明哥說,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而他的選擇是:只要還能夠在這城市歌唱,他就會留守下去。
最後一首歌,明哥選擇了Bob Dylan的《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歌詞中包含以下句子:願你保持真誠,亦不摒棄光明,願你勇往直前,昂首挺立不懼風險;願你踏實堅強,即使世事無常,你的歌聲永遠響亮。願你永遠年輕,永遠年輕……。
人在生理上不會永遠年輕,心理上也不容易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多數人年輕時都會率真任性,無聲名之累,無利祿之念,不巧謀算計,不虛飾矯情。但年事漸長,就現實了,計算了,要與激進的年輕人劃清界線了。明哥年紀不小,卻仍然抱持赤子之心,在繁華世間,選擇與弱勢者、與年輕人站在一起,為他們呼號,為他們歌唱。
4月13日,看《明曲晚唱》,過了我最有意義的生日。回家一路心中盤旋着魯迅的話:「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