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陶傑的錯,也是那個什麼「國際華服節」的錯,搞成咁嘅樣,竟然仲搞咗七屆?
資助從何而來?如果私人產業與人無尤。
如若公家資助……係公家資助又如何,納稅人嘅血汗唔係嘥呢度嗰度,都係不斷倒入縱援(放縱個縱)鹹水海。
陶傑錯在整污糟我雙眼,破壞印象中特區靚佬名錄其中高大威猛重要一員:前特梁振英。
霎眼間,誤會係許冠傑、毛舜筠、沈殿霞主演《水滸笑傳》裏面嘅西門慶原型坐時光隧道機現身回到當時拍攝地點;新加坡唐城,亦即係原荔園、宋城創始人邱德根出品,當年(到底生存至今?新加坡已出現環球片場,所有乜城物城大概生存困難了)城內服務員工穿上類同這個所謂國際華服節參與人員身上的佈景服裝;就似一部分眼高手低遊京都、換上花喱花碌猶如低級流鶯穿着所謂和服,唯一功能:污染環境,塗鴉旁觀者視線!
前特直須讚,身份升呢政協副主席,全國㗎,不單止特區!所以華服節符合國情,必須加上「國際」二字以資證明實屬中國而非香港,皆因香港「過去」鮮見下下證明與國際接軌咁巴閉嘅識別,甚至「節」呢個字,香港中西傳統什麼節都齊備,然而經歷新中國切除封建迷信時代一應節日後,只餘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等等。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日漸富裕,人民蠢蠢欲動組織新節;簡單例子如當年中山沙溪首次舉行「國際時裝節」(香港早年叫Fashion Week,時裝週),周邊以農民為主的社群,忽爾咁筍有節可過,以為類天后誕、元宵節、中秋節,但見拖男帶女呼雞叫狗踴躍參加,時裝節變了小食節、靚女模特兒演大腿節。當時看來是個笑話,回味;着實一種過程,一種變化中的文明,看今天大陸引以為傲各式硬件打造之成功,那條發展之路的確振奮全國上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