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有一個著名的猴子實驗。當時科學家將兩隻相同性別、年齡的猴子放在一個放置了機關的籠裏,如果猴子觸碰機關,就會被懲罰。其中一隻猴子經過訓練,知道假如觸發機關,就會被懲罰。因此,當未經訓練猴子接近機關時,受過訓練的猴子就會擺出惡形惡相的表情,甚至拉開那隻未經訓練的猴子,避免受懲罰。這個實驗在不同配對的猴子重複多次,都有類似的結果,可見習慣禁區確實是可以透過恐懼心理的建立,而培養出來的。
最近這幾年,大家見到香港不論提出港獨、自決的候選人都被DQ,議員宣誓方式加入自己的口號或表達,也被DQ。這條政治紅線,透過人大釋法、確認書制度的確立,以至司法覆核議員資格的出現,慢慢被確立出來。現時的參選人開始大聲反對港獨,對自決態度轉趨模糊,以至不再視宣誓為政治表達的行為,這一切「現象」的呈現,就是「DQ實驗」所帶來的成果。
今天上至北京,下至香港政府、保皇黨、黨媒、衞星組織全體出擊,排山倒海地狙擊戴耀廷,就是為了在法例以外的地帶,劃下政治禁區。他們就以戴耀廷為例,恫嚇、「提醒」香港人再不能踏入港獨、自決的禁區,否則下場就像戴耀廷般。顯然,這只是永續「習朝」的第一波,將來同樣的亞文革批鬥風潮,似乎也會接踵而來。
有些人還以為,只要不談港獨、不講自決,就會相安無事,可以繼續參與體制選舉。不過,現時一些人大政協已經跟大家說,事實並非重要,而是態度決定一切。例如政協常委唐英年,就說「(戴教授)解釋只是花言巧語」、「去台獨活動就已說明一切」。戴教授說過甚麼,論壇的舉辦單位是否台獨組織,這一切絕非重點所在,皆因這班人就是抱有事實毋須弄清的態度,將罪名套在眼中釘之上。建制力量「砌生豬肉」砌得就砌,只要能夠在法例以外的範圍,透過恐懼的建立,劃下更多政治紅線、政治禁區,便是他們的勝利。新科人大常委譚耀宗之前曾表示在修憲之後,提倡「結束一黨專政」者可能會因違反憲法,而喪失參選議會資格,便是猴子實驗中的明證。
要對抗現時的政治恐懼,不是要刻意說甚麼,或刻意不說甚麼,而是徹底地將自己所想所信的都坦白交代出來。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只有光明磊落,不論抱有甚麼政治立場,皆能誠實地實踐自己的政治主張,才可以戰勝恐懼,為政治前景帶來希望。
張秀賢
立言香港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