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新的共識 - 李怡

世道人生:
新的共識 - 李怡

特朗普8日推文稱,不管兩國在貿易爭端上發生甚麼事,他與習主席將永遠是朋友。其後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官員口頭都很硬,甚麼奉陪到底、中國人說話算話等等。但接下來是習近平昨天在博鰲論壇上發表對美國貿易戰全面退讓的措施。大陸網頁有人說:讓愛國青年情何以堪!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黃亞生最新帖文表示,中國的口頭強硬,是期望美國在國內不同利益集團壓力下,特朗普會因為付出巨大的政治成本而改變立場。但他認為,這種看法可能忽略了一些深層的變化──美國各界已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共識,就是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需要調整。在這共識之下,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從3月宣佈對華貿易戰以來,一直穩步攀升,從去年12月37%的谷底一路走到了4月6日的41.5%。
黃教授根據他了解到的情況表示,實際上,特朗普對華的強硬態度得到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較為廣泛的支持。共和黨的鷹派和民主黨的勞工派在這一次走到了一起。《華盛頓郵報》曾發文指出,美國的自由派、保守派在歐洲、中東等很多國際事務上都存在分歧,但他們在面對中國相關的事務上卻越來越有共識:面對一個越來越有「攻擊性」的中國,美國應該以強硬的立場作回應。而作為特朗普的最主要政敵之一、有可能在兩年後參選總統的民主黨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面對中國貿易問題,也選擇和特朗普站在一起。她表示美國應該更有「攻擊性的」向中國施壓,提高中國市場的開放度,保護美國企業。她的表態,反映了華盛頓政客們在對華政策上,已經形成了共識。
美國對華外交政策向來有交往(engagement)與圍堵(containment)的兩派主張。自中美建交後,到特朗普以前,不論是共和黨總統還是民主黨總統,華盛頓長期以來對中國一直奉行「交往政策」。交往政策的核心是相信通過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可以推動中國在經濟和社會體制層面趨於開放,和更符合國際規則。然而,中國越來越強硬的不顧普世價值的內外政策,加上習近平自己的中國夢,粉碎了西方政壇的中國夢,使過去持「交往政策」主張的主流政治精英日益邊緣化。
再看美國經濟界。過往發出支持與中國保持友好態度,維持合作夥伴關係最強聲音的是美國企業界,但美國企業界的態度這次也有變化。很多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都表示理解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蘋果CEO庫克(Tim Cook)一反親華立場,以外交辭令表示:「中美過往貿易確實存在雙方都沒有受益的情況。」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則表示美國政府尋求更公平的對華貿易條款並非不合理。
黃教授說,在他看來,美國政界、學術界和企業界開始對中國形成了一個新的共識,那就是美國很難通過「交往政策」和加深經濟交流來逐步提高中國市場的自由度。中國的市場開放度甚至有倒退趨勢。
美國很多利益集團誠然會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損害,他們按道理會在政治層面上對特朗普施壓,但從現有資料來看,特朗普似乎並沒有付出任何政治成本。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