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配合內地死雞撐飯蓋(李柱銘) - 李柱銘

林鄭配合內地死雞撐飯蓋
(李柱銘) - 李柱銘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防波堤懷疑遭沖散的風波,自月初曝光後,至今仍未平息。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在8日實地視察後,前日(9日)會見傳媒時重申防波堤的實況與施工圖的設計「脗合」、「沒有出現被沖散的情況,毋須要修復或更改設計」,呼籲公眾放心。
待事件持續發酵一周後,特區政府作出以上的保證,我們能放心嗎?
回歸前,香港實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務員制度,他們因政治中立,故普遍獲港人信任。當時的港英政府,尤其是後期的,一旦出現施政失誤,官員一般都會正視問題,作出檢討並公開交代相關調查及解決方案,透明度高。縱然港督是由英國政府委派,毋須向港人負責,但他絕不會隱瞞問題,更不會指鹿為馬來欺騙公眾。
可是,如今特區政府的處理手法,明顯完全沒有顧慮公眾對事件的觀感。在事件爆出初期,特區政府一直將回應的責任推卸予屬內地單位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而該局起初亦只是在網上發表文章澄清,批評本港傳媒作出「不實報道」,聲稱畫面上看起來類近崩堤的現象,乃是故意在隧道頂部作出的減載設計,工字消波塊實在是「按規範要求採取隨機擺放」。管理局總工辦主任陳越更接受兩家中共喉舌媒體的訪問,指對消波塊被沖散的說法「感到哭笑不得」。
然而,「隨機擺放」此等侮辱港人智慧的說法,才是真的叫香港社會「哭笑不得」,原來美觀、劃一的設計,竟是「故意」變得雜亂無章,根本沒有人會相信,因而在香港社會惹來更多批評,管理局便再發新聞稿強調「隨機安放是有訣竅,並非隨意安放」。特首林鄭月娥亦試圖為管理局的回應「撐腰」,力挺大橋由構思到建成,「有很多專家認為這真是一個世界級工程項目,不希望有個人影一張相或者評價,大家立即懷疑這個工程的設計有甚麼問題」。可是,真的只是一張相嗎?媒體相繼提出了不少佐證質疑管理局的說法,為何林鄭月娥卻在作進一步查證前,便已全盤信納管理局那個難以置信的解釋,並反過來怪怨港人多疑呢?
由於風波越演越烈,管理局副局長余烈雖接受傳媒訪問,但依然故我地強調「我們就是這樣設計,我們認為沒有問題……你有你的習慣做法,我們也有按着規範,按着我們習慣的做法」。無論是特首以至負責的官員,均擺出一副無視公眾疑慮的姿態,試問怎能取信於民?

事涉內地即盲從附和

況且,大橋自興建以來,一直醜聞不絕,公眾對此項基建的質素和安全性感到擔憂,絕對是可以理解。不過,有責任監督大橋主橋工程質量和安全的特區官員,如非輿情洶湧,他們根本就不打算站出來回應,只是一味推搪、交由內地單位跟進,就如事不關己。這個取態實在難以令人相信,特區官員真的有履責確保整個基建工程符合規格,反而會覺得他們得過且過,只是任由內地官員以其「習慣的做法」辦事,根本就未有監察。
管理局目前為了掩飾過失,拒絕承認問題及作出補救,只會埋下計時炸彈,日後待問題惡化,甚至出現嚴重人命傷亡,那便為時已晚。其時,所謂的「世界級工程項目」就是世界級丟架,相關內地官員固然會被懲處,而曾力挺的特首與特區官員又情何以堪,怎樣向中央政府交代呢?
近年來,特區官員處事態度已絕對奴才化。任何牽涉內地主責的範疇,非但噤若寒蟬,還要盲從附和,在今次事件中,他們更不惜講大話來配合內地官員的「死雞撐飯蓋」。這讓人憶起一個內地官方聲明的經典事例,就是2011年7月,溫州發生死傷慘重的動車事故,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被問到為何要倉促掩埋車頭時,他說:「主要是便於搶險。他們給出的解釋是這樣,至於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今次特區官員的回應可謂如出一轍,縱然管理局的解釋擺明「擘大眼講大話」,林鄭月娥就是一句:反正我是信了!港人又可以怎麼說呢?

李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