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列席爸爸手記】
香港電台及教協曾經聯辦一個互動教育節目「打電話問功課」,為八十年代的中、小學生解答學習上的疑難。現在有線電話快被無線電話完全取代,而問功課的途徑亦由電話變成網上社交群組,一邊打電話,一邊問功課的畫面便成為了一個經典,很難再在這年代中復見。但在廿一世紀的時候,為何老二會一邊拿着電話筒,而另一邊做着功課?
老二早前大意遺失了課本,需要到書局補購,他雖然不太願意,但肯承擔個人責任,自行聯絡書局訂購課本。沒甚麼處世經驗的他當然不知從何入手,爸爸便提醒他可以撥打1083的查詢電話熱線,從而知道最近的書局電話,之後聯絡書局職員,慢慢把所需的資料,如:出版社、書名、年級、聯絡電話等,一一告知職員,以便購得正確的課本。
與書局職員通話期間,因為處理資料需時,出現了稍長的等候時間,老二便拿出學校的功課,實行一邊等一邊做,所以我便拍攝了這種與時代矛盾的相片。
訂購課本需時,但隔了個多月還未有回音,我便陪他前往書局,讓老二能與書局職員當面查詢訂書進度,檢查是否漏了定單。雖然他甚為害羞,但肯大着膽子,向職員查詢其訂書進度,惟職員回覆稱需再等待至少兩星期才會到貨。
兩星期的真空期對他的學習着實有所影響,但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為遺失的課本負責任,所以我由協助的角色變成主導,在身邊認識的人找其他師兄、師姐的舊課本,最終成功找到一本合用的,給他帶回學校上課。
雖然在打電話同時做功課只是花招,但在打電話的過程中,老二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亦加強了與陌生人溝通的技巧,這些才是真功夫!他生命的功夫根底又深厚了!
親子小點子——電話亭打電話
時代變遷,在香港電話亭的地位已經被手提電話取代了。不過,若然能在市區內偶然遇上一個電話亭,父母可花一元,讓小朋友嘗試拿起那個沉甸甸的聽筒,把電話號碼逐個字按,打電話給一個他想聯絡的人。我相信當電話接通的一刻,他一定會感到特別有趣!
父母也可以借機會與小朋友訴說往事,不論是在電話亭中收集沒人認領的零錢、到藥房借電話打給父母、或是每次旅行也要很老土地在房中拿起電話拍照。父母還可以與小朋友在電話亭拍照留念,讓他能在歷史的變遷中留下回憶。
撰文:列氏
八年的全職爸爸生涯,有苦有甜,有血有淚,想過放棄,勉力堅持,為在兒子的生命路上,曾作主席,現今出席,將來只需列席,但從不缺席。
編輯:彭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