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於上周五聯同5名被判囚的社運人士,發表「改善香港在囚人士權利及監獄環境建議書」,當中有囚友反映獄中毛氈不保暖及衞生情況欠佳,天氣寒冷時要蓋7至8張毛氈才能禦寒。懲教署星期二安排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的9名立法會議員,到位於赤柱白沙灣懲教所視察,參觀獄中的職訓和標誌路牌製造工場,並視察囚犯飯堂、寢室和休憩球場。
立會議員邵家臻指,懲教署提供了飲堂內的奶茶、粥水和茶給議員們試飲,「之前有囚友同我講過話奶茶似奶水,今日試飲係ok」。但張超雄指出,「公關騷」與現實往往都有落差,更引述同樣探訪過監獄但之後入獄嚐過囚犯真正膳食的羅冠聰所指,「當時(探訪監獄)我哋試嘅,肯定唔係囚友食嘅嘢」,強調會繼續關注監獄膳食問題,「囚友剝奪嘅係自由,唔應該係尊嚴」。
張超雄續指現時獄中職訓名額只有1,400個,但在囚人士卻有8,000多人,平均每5個人只有一個可以受訓,希望增加名額幫助更生人士重投社會。對於懲教署有意在獄中增加閉路電視數量,他認為要小心取得平衡,公眾私隱期望較高的地方如浴室等,應保留一定空間。
民建聯葛珮帆則指,參觀監獄時有留意囚友投訴毛氈不保暖一事,經了解後得知懲教署特意使用難以撕成條狀的物料製成毛氈,以避免囚友自殘和自殺,「原本聽落好似好唔合理嘅事,了解過其實就好合理」,希望公眾不要誤解懲教工作。工聯會郭偉強亦認為,懲教署責任並非要令囚友感到賓至如歸,認為署方拿捏懲處和人權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又指普遍囚犯出獄時體重都增加,證明他們身體健康狀況獲得改善。
懲教所人員表示,赤柱白沙灣懲教所屬中度設防,囚禁刑期6滿年或以下的男性成年犯,現有300多名囚犯,最多可囚禁424人。監獄內設有兩個標誌工場,硬性規定囚犯需負責製造公路路牌,包括為路政署製作港珠澳大橋公路的交通標誌等,以換取工資,月薪約500元。